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一路用心 留下精品工程

2022-09-30 09:42:02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廖朝华——

一路用心,留下精品工程

“是时代给了我们参与建设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用心留下精品工程。”9月20日,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公院)特聘专家廖朝华说。

神州广袤,一条条高速公路在大地上划出优美的线条。道路工程设计师便是执笔人。

40年如一日从事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廖朝华逐步成长为二公院总工程师、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主持了多条国家级大型高速公路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获得了包括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大奖。2004年,他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挑战山区高速多个“不可能”

2010年,沪蓉西高速公路最后一处控制性工程——龙潭隧道贯通,沪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沪蓉西高速公路全长320公里,建了8年,是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段的关键路段,穿越被称为“工程禁区”的武陵山区,也是我国目前最具挑战性的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之一。这背后,凝聚着廖朝华和勘察设计团队的无数心血。

沪蓉西宜昌至恩施段控制性工程——四渡河大桥全长1365米,桥梁与峡谷最低处的直线距离足有560米。面对崇山峻岭、万千沟壑,桥隧相接,如何充分利用地质地形条件布置桥跨,如何把先导索送过峡谷,他带领项目组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了火箭抛送先导索施工等多项专题研究,开创了业内多个先河。

为利于稳定,高速公路特殊桥梁需做成全幅整体式,高速公路隧道常常是左右两幅分离布置,互不干扰。在沪蓉西高速上,为解决山区一座桥梁与两股隧道同步相接的问题,廖朝华团队首次提出分岔式隧道概念,即两幅隧道在出口处逐步靠拢,用大洞套隧道小洞,合二为一整体对接桥梁,仅这一项便节约工程造价近两千万元。

“一个项目工程设计并不只是一次技术考验,还需要设计师的综合考量。”廖朝华说,山区高速更是如此,要考虑自然灾害因素、道路建设安全、运行安全以及环保等诸多问题。

作为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先行者,廖朝华还主持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第一路——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湘境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等工作。依托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他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完善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体系。

填补多项行业空白

高速路改扩建,常常是一边忙碌施工,一边车流不息。这同样有廖朝华的重要贡献。

2003年,国内首个从四车道到八车道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沪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他带领团队,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完善、国内外无其它范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对现有改扩建方式、规模的控制、多车道的交通运营管理等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在勘察设计中首次采用了全数字化勘察设计技术。

原有的四股道改扩建,如果不封路往往会占用一半,只剩下双向单边道路通行。这意味着,司机要长时间忍耐单车道排队行驶。“我们测试后发现,行车5到8分钟后必然要设置超车道,避免影响司机情绪进而发生危险。”这些经验成果,被列入相关规范。

一次次挑战不可能。廖朝华还曾带领团队完成了连接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城——墨脱的公路勘设任务;他主持设计的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工程,首次提出并采用的“曲线顶管管幕+冻结法”设计方案等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廖朝华先后主编、主审了《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等多部专著;主编或参编多部行业标准,并在《公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老一辈的刻苦钻研精神深深激励着我。”廖朝华说,刚刚上班时,在进单位门口两侧的大墙板上,设计院前辈总是工工整整地写上行业最新动态、国外杂志重大工程简介等。他常常按图索骥,翻译国外高速公路、桥梁的最新资料,成为单位图书馆借阅量最高的人。

如今,廖朝华不仅指导工程建设,还定期开设讲座。他说,要把老一辈工程人的作风和精神传承下去,激励更多人用心留下精品工程。(周三春、段平、袁正涛

来源:湖北日报(2022年9月30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