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领衔宜昌装配式人居标杆

2021-06-06 17:35:38 |  楚天都市报 | 

领衔宜昌装配式人居标杆

——记中建二局三公司武汉分公司宜昌学府壹号项目

创新使用绿色天幕,防尘遮阳效果明显,这在宜昌当地工地属首例;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文明施工可圈可点,吸引同行争相观摩;工地装配率达52%,从源头严控质量,每一个细节注重标准化施工;勇接建设重担,打造硬核专业团队,让项目生产进度高效推进……

近日,2021年湖北省住建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鄂西南片区分会场)在中建二局三公司武汉分公司宜昌学府壹号项目召开,该项目开展安全观摩,将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项目团队还将以装配式建设精细化管理为导向、以价值工程为核心,持续开展劳动竞赛促生产,为宜昌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安全文明

宜昌首个使用绿色天幕工地

6月3日上午,在中建二局宜昌学府壹号项目现场,当施工员按下关闭按钮遥控装置,现场绿色天幕在一分钟内就收紧“身子”,整个基坑便在它的遮盖下,起到遮阳防尘效果。这是该项目部在施工中开展安全文明施工的创新举措之一,在宜昌市在建工地属首创。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宜昌市黄河路与西湖路交会处、三峡大学旁,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分A、B两个地块。

“之所以在A区地下室上方运用绿色天幕,我们主要考虑让工地在基坑施工阶段有更好的防尘效果。”中建二局项目经理李林介绍,天幕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通过钢立柱、钢丝绳、电机及防尘网组成“天幕”体系,工作人员可通过电动按钮实现自动操控,替代传统采用人工覆盖网形式,在保证扬尘控制效果下,提高施工功效,同时也具备自平衡功能,在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安全可靠。

工地安全文明施工亮点纷呈。项目工程师甘虎介绍,现场大门处设有实名制管理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确保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有序进出工地,方便工资考勤结算;针对阳台、走廊等临边位置,现场使用正式栏杆代替临时栏杆,降低传统临边点位和危险区域的施工作业风险,更大程度上保证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针对构配件重量确定塔吊型号,项目采用塔吊可视化技术,以高清晰图像向塔吊司机展现吊钩周围实时的视频图像;现场防碰撞系统辅助操作人员合理操作,避免安全事故,提高施工效率;BIM技术综合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提前确定管线预埋位置,深化图纸,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既能减少交叉作业又能穿插施工节约工期;实行项目信息化管理,通过BIM深化设计与模拟预演,深化优化各专业节点223个,消除施工碰撞点179个,有效控制作业风险。

精细作业

装配施工提速“7天一层楼”

“装配式建设对我来说是首次,项目整体建设进度从当初的20天一层楼,不断提速到现在的7天一层楼。”来自湖北巴东的34岁木工兼班组长黄兵说,相对以前的整体现浇工程来说,装配式使得现场作业环境更安全、更干净,当初十几个人干一层楼,现在只需五六个人,大大减轻工作量。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项目A地块地上部分有13栋单体,其中A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A1、A3、A4三栋为装配式,A1栋楼为地上23层地下1层,A3、A4栋楼同为地上23层地下1层。截至目前,A1栋楼已施工至13层、A3栋楼施工至12层、A4号楼施工至3层。

“项目上的装配率达52%,装配式施工相较于传统施工来说,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将工作场地从工地搬到了工厂,减少了施工危险源。”项目经理李林说,标准化模板、工业化流程、数字化加工,这些都保证了装配式构件的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

为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项目部设有驻厂质量人员,装配式构件在工厂生产加工完成后,再运输到现场。构配件到场时,项目人员还对其外观质量、强度、尺寸等进行验收,合格进场后安排专业人员组织吊装施工。

项目工程师甘虎介绍,该项目是宜昌市首批开展装配式建设试点项目之一,施工前由管理人员组织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吊装时设置安全警戒线,检查作业面,排除安全隐患后开始吊装;从生产到安装,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

制度管理,样板先行。为推进项目质量标准化进程,项目部切实贯彻执行样板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实测实量制度,共制作工法样板32件(项)、首件样板56件(项),样板培训656人次,培训考核656人次,考核合格率96%;对实体与样板的吻合度进行1247次核查,样板吻合率93%,混凝土实测实量合格率达97.7%。

此外,项目还采用新型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如采用磷石膏砂浆代替传统水泥砂浆,更新型、环保、经济、节约资源;ALC板代替传统隔墙,容重轻、绿色环保无毒害,具有更高的抗震性、隔音性、耐火性等优点;铝合金模板、拼装式安全通道,耗材低、回收率高等。

共迎挑战

年轻团队凝心建设创精品

该项目作为中建二局三公司武汉分公司首个装配式建筑项目,项目部组建初期,项目经理李林带领平均年龄30岁的建设团队勇接重担,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以将项目打造成宜昌市内装配式在建项目的标杆项目。

“这个项目对分公司和我个人而言,都是全新挑战,项目团队是首次接触装配式项目。”李林向记者介绍,2019年8月担起这项重担后,当年33岁的他第一时间前往了北京、武汉等多地的装配式项目“取经”,开展对标学习。随后,他多次走访了解,寻找当地优质的装配式构件供应商和劳务队伍等,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李林看来,项目团队的磨合非常重要。开工初,他就定下重标准、强执行、抓落实的规定,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责任到人。面对挑战,项目部共同迎难而上,在李林带领下,项目设置生产管理协调小组、BIM工作室、铝模管理专员、装配式攻关小组,强化项目策划,延伸BIM运用,深挖铝模及装配式图纸深化,以坚强的技术支撑和昂扬的工作斗志,保证了铝木结合、铝板结合的施工质量控制,攻克了装配式飘窗板、线条构造柱、空调侧板、管井随主体结构一体施工的难题。

此外,项目部依照项目管理成员、项目具体工程概况编制完成质量管理策划,开工后以质量管理策划为抓手,有序管理现场各项施工工序,还通过开展劳动竞赛,优质保量完成相关工程节点。

项目的高效推进,也离不开一线农民工的奋战。项目书记闫英军介绍,在关爱农民工方面,项目上不定期开展慰问,设置农民工夜校,提升他们的作业技能,加强防疫安全教育;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项目部还联合宜昌市总工会等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同时还成立了宜昌项目部工会联合会,做工人的贴心“娘家人”。(黎先才、闫英军)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1年6月4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