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城市管理进社区要注重“五治”

2020-10-13 09:20:15 |  中国建设新闻网 | 

注重德治

增强社区居民文明意识

通过开展城管文艺节目进社区、法规宣传进社区、成立社区城管志愿者队伍等活动形式,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大城管”的良好局面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社会环境,建立美好家园。

在宣传教育中,增强居民规则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加深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加强法治

为社区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通过普法宣传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城管进社区直接面对社区居民,通过设置普法宣传栏、制作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开设简单易懂的普法讲座等形式,开展贴近百姓生活的“以案释法”等活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减少擅自搭建违法建筑、破坏房屋承重结构、改变物业使用性质、占绿毁绿等违法现象。

编制城管进社区执法清单或工作导则,为推动社区依法治理提供依据。通过编制执法清单,各部门可以按清单执法,履行本部门职责。居民发现问题、遇到“疑难杂症”,也可以借助清单找到对应执法部门解决相关问题。

加强自治

提高社区自治能力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协同联动的社区治理架构。

城管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应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这一群众自治组织,支持配合城管部门做好社区城管工作。对一些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查处之后,协调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小区保安、志愿者等进行巡视和值守,预防违法行为的反弹。

密切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联系,发挥社区自治、社会参与的特点,开设“和事佬”“调解室”“城管议事厅”等活动载体,组织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城管工作。

加强共治

形成社区治理合力

城管进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应与相关部门下沉基层力量密切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社区“大城管”工作格局。城管部门应联合街道牵头,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城管执法人员、协管员、保洁员、城管志愿者、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服务体系,在社区城管工作室的组织协调下,对社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出台街道联合执法工作办法,加快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加强智治

建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借助“大数据”技术,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按照“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发建设街道社区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与市、区(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为城管进社区提供基本的信息技术支撑。

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与相关部门信息平台、物业服务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发挥智慧城管在社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社区城管工作效能。(余池明)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202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