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6.27”暴雨对鸣凤城区防汛工作的反思
基本情况
6月27日白天至夜间,远安县出现特大暴雨,全县普降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达到272.6毫米,小时最大降水75.2毫米,单日累计降水量位居全县历史第二位。气象预警发布后,城区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闻讯而动,积极配合,有序组织开展防汛排涝相关工作,雨水得到迅速消退,未出现重大内涝和人员伤亡。“6.27”暴雨之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召集相关部门及时进行研判,从基本经验、存在问题、下一步整改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工作启示
提前防范是基础。各单位和部门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对城区10个易涝点进行严密布防,与相关企业和责任人进行对接,并将责任细化到人,层层分工。
组织指挥是核心。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亲临一线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及时听取救灾汇报,并采取有力救灾措施,强力推进防汛救灾工作。
部门配合是关键。公安交警、城管、住建、鸣凤镇、居委会等紧密配合,采取值守和巡查相结合方式,及时打开积水点路面井盖,设置醒目标志,清除杂物,疏通路面。
及时处置是重点。内涝发生之时处置果断,及时调配挖掘机清理航天路围墙,迅速排涝。相关部门启动预案,针对安泰一巷积水,调配抽水泵进行抽排,排除险情。
项目建设是保障。本次暴雨城区没有再现大的内涝,得益于2018、2019年发生内涝后,对城北壕、城南壕、双利大沟的根本治理,使城区易涝点的洪水得以及时排泄。
存在的问题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应急反应不及时。对远安会不会有特大暴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便有,这么多年的建设也不会出现问题。应急方案不优,应急管理预警机制不健全,在紧急情况出现时往往有“预”无“警”,主人翁意识不强。
职责分工不明确,责任唯一未落实。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不完善,内部分工不够明确,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配合不够紧密,缺乏切实有效的工作联动机制。针对城区10个易涝点,没有明确的第一责任人和第二责任人。
统筹协调不熟练,现场处置经验不足。组织协调能力欠缺,缺乏逐级反映、逐级报告意识,应急管理的社会动员能力不足,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公众的自救和救助能力不足,遇到险情往往束手无策,缺乏果断有效的处置措施。
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应急处置设备。机械设备装备不足,不能同时应对“多点积水”问题的出现,道路两侧的下水井盖揭开不及时,缺乏必要工具及警示设施。
隐患排查不精准,城区内涝依然存在。本次暴雨显示城区还存在6个内涝点,分别集中在航天路、鸣凤大道中段、一桥西头、安泰一巷、星河水岸二桥头、泉水冲,有些是不应出现的,有些是汛前可以消除的,反映出前期排查除险工作不到位。
下一步工作举措
进一步完善联动协作机制。各单位和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环节衔接。进一步强化暴雨预警和应急处置,形成政府主导、专业部门和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细化城管、住建、鸣凤镇和各社区职责,实行分区守点包保责任制,明确易涝点和易涝小区责任人,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管理,对城区整个排水系统进行梳理、改造,进一步强化排洪能力。一旦发生橙色以上预警,城管部门要协调环保、住建部门开启污水处理厂应急闸门,水利部门及时开启下沿河路防倒灌泄洪闸门,同时,适时对将军寨橡胶坝实施塌坝。
精准解决“6.27”短板问题。拆除航天路附近围墙,疏通排水沟,确保积水能迅速消除;疏通一桥西头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清理泉水冲附近排洪沟淤泥,确保不发生堵塞;将安泰一巷和星河水岸二桥头附近路段的污水管网全面排查疏通、改造,扩大排泄洪管口;将鸣凤大道内涝区作为重点,完善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和红阳厂沟通,协调完善厂内排涝方案,制定务实管用的近中远期防汛排涝目标。
进一步强化督办问责力度。要实行最严格的防汛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县委、县政府“两办”要强化督办,形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长期抓,各部门协同配合的部门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城市防汛管理水平。
深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远安县城管局牵头编制并定期演练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单位、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合理的应急体制、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完备的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化、实践性、协同性和有效性。(王学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