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观察评论正文

口袋公园:利用“边角余料”打造点睛之笔

2020-05-27 09:21:52 |  湖北日报 | 

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里建城市

口袋公园:利用“边角余料”打造点睛之笔

高楼云集,钢筋水泥,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开门能见山水园林,才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口袋公园,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的“边角余料”打造,既是市民家门口的公园,也是生态休闲系统的重要补充,更有望成为街头的“点睛之笔”。

理念之变:韧性城市灵活透气

“建设公园城市,过去的理念是在城市中建设公园,现在改为在公园中建城市。”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处负责人黄河介绍,把小区、道路都建成可观赏的公园,让公园化场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规划理念之变,正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在武汉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历经园博园、东湖绿道等大手笔建设,武汉的城市绿地总量显著增加: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在内的公园总数,已突破1000个。但相对人口迅速增加,武汉这个超级大城市存在有人均绿地不足、绿地分布不均的短板。口袋公园的建设,犹如填充“毛细血管”,将补短板与惠民生结合起来。

黄河说,这次疫情过后,韧性城市成为大家热议话题。“每个城市都需要有灵活空间,能让人出门透个气,散散心,不能全是钢筋混凝土。”黄河认为,作为市民能最快到达的区域,口袋公园不仅具备文化、娱乐、休闲功能,还可成为应急场所,供防灾避难,韧性度非常高。

选址之巧:见缝插针开门透绿

鲜有人知,黎黄陂路珞珈山街旁,有个叫做珞园的地方,是民国初年兴建的街心花园。坐落于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掩映在老房子红墙与深栗色百叶窗下,珞园显得格外安静悠远,花木繁茂。

5月26日下午,江岸区园林局绿化工作人员黎贵萍正在这里补栽矮叶麦冬。去年,江岸区对该园实施绿化提升,增植紫罗兰、山茶等50多种花卉植物,大门处增设景观石,地面铺设仿古青石砖。经过一番“打扮”,600平方米的珞园更为曲径通幽,呈现苏州园林的意境。

这座汉口最早的街心花园之一,就体现了口袋公园选址特点——见缝插针,开门透绿。黄河介绍,如今的口袋公园的场景更为丰富多样。它可以是主干道一侧的交叉路口,也可以是人行道和建筑的空隙地形成的带状绿地;也适合以地铁站出口、商业办公大楼广场空地为圆心,打造的块状绿地;而老旧小区、绿地设施相对缺乏的地段,更是口袋公园选址的重点;桥梁隧道的桥下空间也能考虑添绿增景。

养护之精:发动居民认养植物

一年建成100个口袋公园,后期养护能否跟得上?

位于解放大道与百步亭路交叉路口的口袋公园,去年3月实施绿化提升。区域面积4400平方米,不仅栽植桂花、银杏等多种花灌木,还设有健身器材,让市民静可赏花、动可锻炼。该园负责人冯琪说,虽然花木踩踏现象日益减少,但园内不时还有生活垃圾,养护与保洁需要9个人。

“‘口袋公园’虽小,但养护难度不小。”武汉市园林局绿化养护处工作人员李俊正说,口袋公园多集中在闹市区,人流量大,易产生生活垃圾。作为街区亮点,口袋公园更需精心养护。在设计阶段,尽量选取低维护成本的植物,少用草坪色块,减少踩踏发生。同时,不断推进绿化养护市场化,在现有养护人员力量中安排专业园长进行维护。为了将口袋公园建成精品、养成精品,还要发挥居民力量,热心市民可认养口袋公园植物,鼓励共管共治。(胡弦、赵旋)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5月27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