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出实招 藏青橙红战疫情
疫情隔离了物理距离,并没有隔离党建工作的活力;病毒降低了活动频率,却不能降低党建工作的效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襄阳市城管系统党员干部迅速行动、主动履职,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坚持突出党组织领导统揽,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部门职能优势作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藏青色的城管队员、橙红色的环卫工人枕戈待旦,全力以赴迎战疫情,把疫情防控战场作为锤炼队伍党性的战场,为全市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襄阳市城管执法委党员防疫突击队被市委组织部通报表彰。
主要做法
突出党组领导统揽作用,系牢“稳定锚”。城管部门作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力军,市城管执法委党组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战时城市环境卫生运转机制,科学调配人员和机械,加大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市区6000多名环卫工人全员备勤,平均每天出动环卫工人3600余人,作业车辆700余台,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认真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报到、率先垂范,委班子成员、机关党员干部及委属各单位班子成员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开展工作,始终带头奋战在抗疫一线,对各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检查督导,检查督办居民小区消毒杀菌、垃圾转运站垃圾清运和公厕保洁及环卫设施消毒杀菌等工作;关心关爱一线城管队员和环卫工人,通过自购、政府划拨、爱心企业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防护物资,用于一线城管队员和环卫工人安全防护,加强疫情防护知识宣传普及和体温监测,千方百计抓内防内控,实现了疫情期间全市环卫工人零感染;及时将上级部门划拨的45万元疫情防控专项经费划拨到各城区(开发区)城管执法局及委属各单位,用于城管一线疫情防控,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城管队员和环卫工人,使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进一步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援襄医疗队抵襄以来,组织各县(市、区)城管部门积极与本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及援襄医疗保障专班对接,及时掌握、更新襄阳市援襄医疗队工作、住宿地点,做好垃圾收运及酒店、医院、相关道路区域的日常环卫保障,为援襄医疗人员提供卫生、干净、整洁、舒心的城市环境。
突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放稳“压舱石”。疫情排查防控,重点在基层社区。为支援社区防疫工作,全市城管队员结合“双报到”,积极配合社区工作需要,以路段、居民小区或网格为单位,组建临时党支部,突出联系服务群众功能,把触角延伸到居民家中,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好重点小区和“三无小区”的喷洒消毒工作,将市指挥部调配城管部门的一批地面喷洒机和无人机及时交付各县(市、区)城管部门使用,对社区中确诊病例较多的小区,城管部门主动上门开展消毒杀菌作业;对无力自行组织消毒工作的“三无小区”,由城管部门协助进行喷洒消毒作业,有效支持了重点区域防疫工作,坚定了群众抗疫信心。
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吹响“集结号”。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委机关及委属单位在职党员主动请战、冲锋在前,积极配合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充实了疫情防控一线力量。1月27日以来,系统20个在职党员支部按战时要求,实现快速“云集结”,全体党员下沉一线,化身为社区“网格员”、政策“宣传员”、交通“劝导员”、物资“保障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并肩战疫,15名县级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守住小岗位,奉献大战局,委机关和委属单位423名在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3725人次,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突出部门职能优势作用,当好“推进器”。疫情期间,全市城管队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反应迅速、行动有力,高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突发应急反应机制在此次疫情中经受住了考验。在疫情防控初期集中调配502名城管队员参与全市各卡点防控值守,两天内完成市区废弃口罩独立处置的任务,废弃口罩全部实现专人专车收运、处置,联合公安、交通部门、运营单位对各类共享单车集中清收,实现街面共享单车基本清零。启动战时环卫运转机制,确保城市生活垃圾高效清运处置,市区平均每天出动城管队员近700人、环卫工人5000余人次、作业车辆700余台,市区93个转运站全部正常开放,襄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襄阳餐厨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行,市区日均收运处理生活垃圾1100余吨、餐厨垃圾10余吨,全部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出动雾炮车、雾化喷洒车、洒水车等机械150余台,定期对全市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室外公共区域进行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消毒作业,环卫工人始终坚守一线,用双手守卫市民的健康,被誉为“最美橙色逆行者”。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快速补好疫情防控短板。以清洁家园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组织各县(市、区)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行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与不定期带队下沉到乡镇、村组,反复检查督办。共组织暗访检查7次,发现问题点位160余处,以市指挥部环境整治组名义下发通报2期,下发问题交办清单4批次。经过整治,大量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得到有效清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较疫情初期明显改善。
存在问题
疫情是一次大考,在这次考试中大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需要下足功夫、加大力度才能答好“考卷”。
一是党员力量统筹不够。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双报到”要求,在职党员就近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但从部分党员日常开展情况来看,有的社区报到党员较多、工作任务安排少,有的社区报到党员少、工作任务重。部分两新组织、企业单位党员、无职党员动员力度不够,参与疫情防控积极性不高,需要在组织动员方面加大力度;有的党员作风不够扎实,还存在工作不细致、调研不深入、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党员能力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善用等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补齐基层治理短板。从城市管理实际工作来看,此次疫情期间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线城管队伍力量薄弱、装备保障不到位,大多数队员只能靠徒步协助社区开展工作,有的和社区人员一起骑着电动车、架着小喇叭宣传防疫知识,效率不高;执法车辆较少且年久失修,有时既要参与消毒,又要协助运送物资,装备保障捉襟见肘,城管队伍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还存在保洁队伍不稳定、基层监管制度不完善、清扫运输链条不完备等问题。
三是舆论宣传引导不够。社区“双报到”党员平时与社区居民互动较少,在疫情防控等此类急难险重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身边人物,既可以激发这部分党员工作热情,也能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到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关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在疫情防控等社区管理工作中重要作用,结合城市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抓好组织建设,凸显支部堡垒作用。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临时党支部机制,使之成为“双报到”重要载体、平台,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形式灵活、深入基层、便民服务的作用,确保临时党支部发挥作用不临时,把“双报到”做细做实、做常做长;要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实绩突出、基层认可度高的党员干部通报表彰,并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要注重发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把更多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过硬的积极分子发展成为党员,不断壮大高素质党员队伍。
二是抓实基层一线,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实践证明,在特殊时期出现一支着装整齐的城管队员、一辆标识清晰的执法车辆就代表着党委政府,开展防控宣传的效果也远大于临时组建的志愿队伍,能极大增强群众安全感,起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建议结合社区实际,按照人口规模增配一批城管队员和环卫工人,按外地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城市标准配置执法执勤装备,同时建立防疫物资储备机制,集中储备一批口罩、防护衣、铲雪车、清淤车等物资、装备,以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汛、防雪、防震等不时之需。
三是抓细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和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一名党员成为抗疫情促发展的一面旗帜;要加大对在一线战疫党员的组织关怀,鼓舞人心士气、做好后勤保障,让党员全身心投入工作;要善于总结发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宣传表彰,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提升党组织影响力,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要发动广大党员积极宣传党委决策部署和权威舆论信息,带头做好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要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居民,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舆论氛围。
四是抓严检查督导,筑牢纪律作风意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特殊时期更要严明工作纪律,组织部门要加强与社区对接,除采取“三不一直”形式检查督办外,还要结合防疫工作需要运用大数据、视频连线等方式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非接触式检查督导;要坚决查处在防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弄虚作假、敷衍推诿的典型案例或其他产生负面影响的单位、个人,一经查实要从严从快从重处理,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作者为襄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曹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