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精雕细琢夷陵客厅 共同缔造山水之城

2023-12-07 14:29:09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结合宜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2023年夷陵区充分考虑地域人文环境和商业基础,打造了西起区文化中心,沿东湖大道向东与锦江大道交汇,北至夷陵妇幼,全长1.3公里的“城市客厅”示范区。成立区长任组长、15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城市客厅”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城市客厅”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投入财政资金1300万元,引进社会资本610万元,围绕“两廊两园一中心”总体框架,建成配套项目15个。所有项目建设按照“四美”要求、“六性”原则,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深耕城市精细治理,加快建设全区首个席地而坐、坐享其美、乐在其中的“城市客厅”。

文化浸润,打造可观可感的“物之美”。深入贯彻“把城市当家建”的理念,城市家具更新专班,对标建设,精细施工,确保区域内道路、照明等市政设施完好率98%以上。加强区域内城市家具建设管护,按照整体性、统一性、功能性、亲民性、实用性、艺术性要求,运用新型工艺,融入文化元素,确保城市家具设置规范、功能完好、美观安全、提档升级。共修建景观步道609米,砌筑集水井48座,安装草坪灯20盏,按照一类公厕标准建设公厕驿站、配套建设2400多平方米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增加城市服务功能,采用“防粘贴、抗涂鸦、防渗水”等新型工艺美化箱体46个,美化升级交通护栏723米、挡车柱300个,依托模具印刷、丝印等工艺,在箱体、步道等城市家具嵌入“5210”“我爱夷陵”等文化符号600余处,让夷陵文化元素在城市中处处可见,打造“城市公共艺术品”。

扮靓颜值,打造无所不在的“净之美”。组织沿街商铺经营户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开展环境卫生星级达标评比活动,提升市民群众建设干净整洁城市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六净、五无、四不见”清扫作业标准,推行人机结合清扫模式,增加清扫保洁频次,定期对“城市客厅”开展全覆盖式“大扫除”,为群众提供“席地而坐”客厅级公共环境。推行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开袋检查、破袋投放”垃圾分类新模式,为街道和社区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开展垃圾分类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攻坚行动,实行垃圾分类“红灰榜”与物业企业月度“红黑榜”制度,实现目之所及洁净如洗,打造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

多措并举,打造诗意栖居的“景之美”。聘请业内顶尖设计团队,按照“六性”要求,绘制《夷陵区城市客厅景观方案设计》,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就城市客厅项目方案进行讨论,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办。住建、综合执法、公安、林业、东城试验区等部门会同银河集团公司统筹推进“城市客厅”项目建设和综合整治。足球公园、朝阳公园建成开放后成为市民锻炼休闲的网红打卡地;以锦江大道为中轴,从足球公园开始,亮化沿街商铺夜景,在朝阳公园、文化广场建成“5210”、钢琴等城市LOGO和“微景观”,让“城市客厅”成为集休闲、娱乐、展示、打卡为一体的文化窗口,锦江大道重庆美食一条街70余家美食商户点燃城市“烟火气”,成为市民群众慕名而来的网红美食长廊。

共建共治,打造和谐文明的“治之美”。制定《“城市客厅”示范街区自治工作方案》,引导市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家长学校”开展道德讲堂,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探索“城管+”(即城管+社区自治,城管+公司自治,城管+商户自治)城市综合管理新机制,创新推行“三长制”(即“路长+片长+点长”)互动共治管理新模式;坚持法治保障底线,实施“首次教育,二次责改,三次处罚”三步工作法,将执法作为城市管理的最有力的措施和最坚强的保障。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城市客厅”实现蝶变升级,成为全区市容环境整治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