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旧街巷焕发新生机 小改造惠及大民生

2023-06-20 11:10:23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背街小巷,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里子,更是众多市民的城市记忆。背街小巷治理得好不好,不仅关乎百姓的幸福指数,也事关城市的文明指数。去年以来,宜昌市城管委聚焦市容市貌整治、城市品质提升,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会同各区政府,大力实施背街小巷治理,推动“路面硬化、墙面美化、空地绿化、管线序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开启了城区50条背街小巷的“美颜模式”。

民之所望 即政之所向

小街巷承载大民生。一条小小的路,牵着的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牵着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初心。

“背街小巷怎么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为此,城管部门逐巷踏勘,在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基础上,以民生需要为导向,紧扣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测评要求,高标准确定了背街小巷整治工作任务。

坚持“空中与地下”“立面与地面”一体整治的总体思路,紧扣安全、洁净、有序、美丽的整治目标,建立工作清单,明确节点要求,保障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定期组织召开现场拉练会、现场交办会,通报工作进展,完善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凝聚推动背街小巷整治的强大合力。细化整治任务,逐巷逐店逐户宣传整治要求,争取群众支持,积极推进整治工作落实。

聚焦重点 旧巷换新颜

城管部门坚持下足绣花功夫,解民忧、暖民心,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温度,努力打造精细、精致、精美的背街小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地面油污、杂物乱堆放、线缆杂乱、毁绿种菜、出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车乱放等突出问题,城管部门对标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深入开展环卫行业提质、市容秩序提质、市政设施提质、停车惠民提质等专项行动。着力推动“空中蜘蛛网”等五攻艰专项整治工作,先后整治“空中蛛蛛网”50公里、清理违建4000平方米、清理广告遮阳棚275处,整治临街商铺招牌385个,推动环卫作业全覆盖,背街小巷市容环境焕然一新。

充分考虑市民出行、生活、休憩等基本需要,整修道路3.2万余平方米、施划停车位650个,安装人行道护栏320米,增设照明路灯100余盏,改造污水管网1000余米,安装健身器材、户外坐凳180个,打造绿化景观和口袋公园23处3100余平方米背街小巷基础设施品质显著提升。

一街一品 街巷有特色

城管部门在背街小巷整治过程中坚持“一街一策”,做到一巷一品味,一街一特色,努力留住历史印记、城市记忆、人文气息,彰显城市魅力。

不少市民都惊喜的发现曾经集各类“城市病”于一体的胡同街巷,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华丽转身”:东湖六巷以打造雄奇壮美的三峡人家为主题展现三峡壮丽风景;人寿桥一巷以屈原和王昭君为代表的宜昌先贤名流的动人故事;黄金三巷以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绘制生动形象的文化墙,传递主流价值观;和平路以图文并茂方式反映葛洲坝的发展与变迁;上岗横路边的石凳、石椅及健身器材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港前路拆违还路市民通行更加顺畅。

“一街一景”引来群众驻足,获得交口称赞,背街小巷成为市民生活休息地、文化传承地、网红打卡地。

共治共享 全民齐参与

建得好还要管得住。在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中,城管部门注重以长效机制建设推动背街小巷整治长干长抓,坚持“五共”理念,发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营造幸福家园共同缔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做实“门前四包”,深入贯彻落实《宜昌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推行“门前四包”工作,发放《“门前四包”责任告知书》,推动单位和居民群众落实自治责任,形成“大城众管”的良好工作态势。大力推广“市民随手拍”,推动街巷常态化管理。

强化志愿服务,充分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常态化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小广告清理、搬家式大扫除等志愿服务工作,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