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枝江:夯基础 靓形象 创特色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城市

2023-06-14 11:22:46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近年来,枝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城市老旧管道更新改造、供排水管道检测与修补、完整社区建设3项工作被纳入全省试点。

一、统筹“三大规划”,打造能级城市布局

(一)做好空间规划。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立足宜昌“东部未来城”和枝江“一区五园”两大支点,系统构建“一江两河、一心两轴五区”开发保护格局按照“西部生产、中部生活、东部田园、南部生态、北部农旅”的发展布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生态空间41.2平方公里、农业空间415.6平方公里、城镇空间60.5平方公里

(二)做优功能规划。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城则城”的原则,赋予不同区域以明确的功能定位,将全市划分为城镇优化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拓展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深度和广度充分运用公园城市和未来社区理念,推动公园化城、场景营城,在公园化基底中布局城市空间、营造各类场景。

(三)做实街景规划。按照滨江控宽度、住宅控高度、开发控强度、路网控密度、城市控色彩的“五控”原则,强化风貌管控,确保城市建设项目均衡推进、形态整齐划一。合理布局文体商旅配套网点规划2个大型文体公共服务场所,6个大型商场、农贸市场、风情商街,加快培育现代城市文化,打造城市消费热点进一步增强城市魅力。

二、实施“三大行动”,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

(一)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一是市容秩序整治行动。结合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统筹推进“十文明”“十不见”等行动,深入开展市容市貌、集贸市场、校园周边等8项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全面遏制乱摆乱设、乱堆乱放、乱牵乱挂、乱搭乱建、乱涂乱画等现象,推动城乡精细化管理。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市容秩序集中整治120余次,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小区物业整治行动。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物业管理信用评价体系,加强物业管理“红黑榜”考核,开展“最美物业人”评选活动,规范物业服务市场,切实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高、服务差、投诉多”等问题。目前,全市已完成17个小区停车收费降价整改;完成10个小区物业收费整改,平均降价0.1元。三是全域“清违行动”。坚持“拆、清、修”一体,以拆违治乱、拆违还路、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方式,深入开展城乡清违拆违(危),全力打造美丽整洁的人居环境。2022年,全市累计拆除违建、危险设施52万平方米,总量位居宜昌县市第一。四是城市安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城市运行安全大体检,全面推进燃气安全治理,全域开展燃气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燃气入户安全检查等环节隐患排查,扎实做好燃气安全“三件套”加装(更新)工作,安装燃气“三件套”4.8万户,进一步筑牢城市燃气安全生命线。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编制枝江暴雨强度公式,建立雨水水力模型,构建“源头减排、蓄排结合、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近三年,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升级城区防汛排涝设施,全面提升汛期抽排水能力。

(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一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按照“试点探索、全面推进、巩固提升”的总体安排,以“优化功能、改善城市交通、打造特色街区、老城功能蜕变、生活场景再现”为目标,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2022年,通过“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合理共担、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的模式,全市共筹集资金6.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63个,涉及861栋1.5万户。二是推进城区居住品质提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统筹改善外来客商、产业工人、“两栖”农民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全力推动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居有所安。近五年,全市共新建居住小区38个、商品房3万套,配套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6111套,常住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8平方米。三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基础设施方面,围绕城市总规,加快完善城市道路、水电气、通讯管网基础设施,新建环城、互通道路28.9公里,配套建设3个污水处理厂。民生设施方面,新建城区学校2所,扩建市管医院3家,增设社卫服务机构10投资3.5亿元建成城市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和融媒体中心,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实施增花添彩行动。以增花添彩行动为抓手,着力扮绿扮靓扮美城市环境,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一是“红橙”点亮城市颜值。以城市主要交通道口和主干道为重点,以红色、橙色为主色系,推广运用“一藤、两带”油麻藤、多年生一串红地被带、大花海棠护栏花箱带)、“三花、六树”紫薇花、樱花、月季花、法桐、乌桕、栾树、银杏、池杉、枝江枫杨等树种花卉,全面推进道路花卉铺彩、林荫路建设、立体绿化,着力打造“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画卷。目前,已启动7条城区主干道路花卉铺彩和49处重要节点立体绿化,完成道路花卉铺彩长达16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米。二是“公园+”提升城市人气。积极引入“公园+”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新建全民健身场所,丰富城市公园场景建设,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目前,已建成综合性公园6个,专类公园3个,社区公园5个,口袋公园49个,总面积297公顷,城区永久性绿地达到778公顷。三是“花香”溢满城市空间。抢抓省运会、省农运会等契机,利用本地春花的资源禀赋,结合本地文化,先后举办红梅节、樱花节、梨花节、月季花节等系列花事活动,持续开展“惠民送花”“最美阳台”等评选活动,努力扮靓城市重要门户和节点,全面营造“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三大特点”,打造高效能城市治理

(一)主体多元化。将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城市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全面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一是坚持政府引导。有关部门安排人员以“片长”“路长”身份分片下沉,负责包保区域或路段的执法和服务事项,推动管理和服务前置一线,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窗口服务为现场服务。二是坚持市场运作。运用市场化与公益性岗位相结合的办法,组织527名环卫工人、866个公益性岗位,负责生活垃圾清运,确保城乡环境干净整洁。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实行市容秩序网格化管理,依靠社区网格员和34个小区268名“楼栋长”,3个商业街区安排12名“商户长”,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共同做好城市管理与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合力。

(二)服务场景化。以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为契机,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城市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打造“一个平台”。整合“12345”热线、宜格服务、数字城管等平台,率先建成县市“宜接就办”平台,实现与宜昌“宜接就办”平台、警务110平台的数据对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二是打造“一个数据库”。基于宜昌数字底座建成枝江数据分中心,整合自然资源、人社、民政等16个单位1193张数据表,完成智慧路灯、政务督查、协税助税、宜接就办等平台数据同步归集,成功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全面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应用能力。三是打造“一个停车场”。联合国有投资平台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停车运营管理平台,推动主城区4200个泊车位全部纳入线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节假日免费开放停车场,全面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停车场173个、泊车位4.6万余个,行政事业单位节假日对外免费开放停车场33处,“无感支付”公共停车场达到76个。

(三)部门协同化。充分发挥大城管体制的优势,不断完善城管委成员单位例会、联席会议、协作联动等工作制度,建立违法建设、环境卫生、渣土运输等部门联动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深入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考核,由市城管委办公室牵头,对各镇(街道)、重点单位城市综合管理情况进行月度通报、季度排名。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两项考核制度。建立考核保证金制度,每个镇(街道)按年度缴纳60万元保证金,依据考核成绩兑现奖惩;建立红黄旗制度,依据重点单位城市管理工作情况,在联席会议上对先进单位颁发红旗帜,后进单位颁发黄旗帜,有力调动各镇(街道)和重点单位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