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坚持服务思维 促进垃圾转运提质增效
近年来,市城管委固废中心不断转作风强能力,大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实现由监管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积极了解群众诉求、主动问需于民、针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一、加速硬件升级,新旧站并轨运行
从2020年开始,中心相继对城区杨岔路、樵湖三路、沿江中心、万寿桥等生活垃圾转运站实施了改造升级,通过场地密闭化、压缩设备更新换代等,将原来半开放式转运站改造成为密闭作业转运站;并进行了功能细化,改造后的沿江中心、杨岔路转运站专职中转西陵、伍家岗区厨余垃圾,配套宜昌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另关停了八一生活垃圾转运站,新建使用了沈家店、东艳路生活垃圾转运站,桔乡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已投入试运行,五龙三路、磨盘溪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完成即将投入试运行。中心城区转运站分布更加均衡合理。下一步,中心还将改扩建绵羊山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关停胜利四路、西坝二路生活垃圾转运站,为宜昌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二、强化作业管理,改善内外环境
根据各站所处地域、规模,合理调整转运量及工作时长。对地处城区中心的四方堰、胜利四路等转运站进行减量化处理。作业时间较其他站适当缩短,避免过早、过晚作业造成噪音扰民。对地域相对偏僻的王家湾、东艳路生活转运站实行24小时作业,消纳夜间垃圾。各站均设置除臭喷淋设施,按季、按需调整频次、药剂量,规范开展除臭治理工作。加强环卫作业秩序管理,通过禁止在站内外大声喧哗及无垃圾进站关闭站门等一系列措施,降低噪声、臭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并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做到垃圾随走随冲洗。通过各站外花坛补栽绿植花卉,进一步美化作业环境。
三、建立回访机制,回应民生诉求
固废中心针对转运站领避问题诉求,建立实施24小时回访工作制。强化人员配备、规范交办流程、建立问题台账、落实销号整改。通过电话访问、实地踏勘、倒排时间表,验收复核等措施,确保群众诉求掷地有声,并要求做到整改完成率、群众满意率两个百分百。2023年至今共收到转运站投诉案件9条,均按要求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