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坚持系统观念 守正创新开新局

2022-12-29 15:54:4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宜昌生活垃圾分类2023年,起航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湖北省第二十次党代会的开局之年,是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宜昌生活垃圾分类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工作安排,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提升分类工作质效。总体目标是:宜昌城区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构建“分类投放精准、收集及时高效、转运能力均衡、处置资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新模式,2023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县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农村建制镇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

一、完善分类投收运处体系。提档源头分类设施。城区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物业小区,对不具备上下水、未配备洗手池、照明设施的分类网点进行提档升级。新建物业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和经营区域全部按照“五有”要求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县市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和经营区域分类设施按照“三有”标准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区域实施“五有”标准改造。优化分类运输体系。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相匹配运输网络,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规范收集转运体系。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大型化、智能化、综合型建设改造。健全分类处理体系。市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产,县市配套建设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枝江、兴山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二、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社区督导员和桶边引导员培训管理机制,做到持证上岗。开展专项整治。有效减少过时投放现象,持续开展餐厨垃圾投放环节整治。优化投放方式。依托小区有偿交付可回收物网点,整合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集中投放,分类网点设置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容器。建立帮扶机制。每个区“点对点”包保1-2个县市,指导县市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参与县市季度考核和县(市、区)季度工作推进会,帮助剖析解决问题。

三、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继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筑堡工程”有机融合。城区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各区选择1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以小区为单位,联合业委会、物业企业组件1支专业志愿者队伍,统筹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力量,发挥网格员作用,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工作方法和路径。县市依托省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社区创建,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共同缔造居民小区,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思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工作经验。

四、探索创新智慧监管应用。依托智慧环卫平台,建立生活垃圾综合监管系统,建立本底数据收集更新机制。对集中处理终端数据上传路径进行再优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和厨余垃圾处理数据接入,为各区称重计量考核打基础。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软件功能点开发,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各区按照辖区居民小区总数10%标准,安装智慧督导物联网感知设备,接入智慧环卫平台。以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应用为切入点,提升智慧监管平台上线率和使用率,不断优化服务功能。

五、营造宣教普法浓厚氛围。以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贯为契机,掀起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高潮。开展重点人群精准宣传。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单位、社区针对新入职、新入户(新租客)等人员,开展进单位、进家庭宣传,酒店、旅游等行业制定宣传单页或电子告知书,对住店旅客、游客进行宣传。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在三峡电视台、三峡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生活垃圾分类专栏,在公共场所、经营区域展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公益广告。持续发挥宣教基地的作用,引导学生和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增强普法执法力度,各区扶持不少于1家社会组织或者志愿者队伍,重点开展普法培训,开展专项执法,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六、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依托宜昌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城区每个居民小区至少建设1个有偿交付智能回收点,在城区建设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回收点。按照每个社区建设1个资源回收站配置,先行在30个社区进行试点,按照每个区建设1个绿色分拣中心,先行在西陵区、伍家岗区、宜昌高新区进行试点,开发行业大数据信息平台,配套规范运输中转车辆,初步建成我市再生资源“点、站、中心”体系。

七、推进行业部门履责尽责。夯实行业管理职责。市级每月抽查行业单位及管辖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区级发布红灰榜,形成月度工作通报,在主流媒体进行曝光。推动源头减量工作。引导企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督促餐饮企业开展“光盘行动”,推动办公场所无纸化办公。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整治工作。

八、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出台《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梳理工作标准。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形式梳理、更新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收、运、处四个环节及相关行业工作标准。更新指导手册。更新《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2023版》《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公共机构篇、居民小区篇、经营场所篇、公共场所篇)》等资料。

九、深化综合评估工作机制。建立“星级小区”日常管理机制,开展星级小区评定。建立各区家庭厨余垃圾计量称重考核机制,框定总量,发展质量。加大对物业企业责任落实的评估,研究针对物业企业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方面的以奖代补机制。

十、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分类。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碳积分和“以物换物”工作机制,充分调动青年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性。

目标越宏伟,任务越复杂,挑战越严峻,越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2023年,宜昌生活垃圾分类正在起航,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城市文明新时尚,垃圾分类工作看得见实效,城市的“文明底色”得以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