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规范市场“3核心” 诚信管理保安全提质量

2022-11-22 16:05:22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2022年,宜昌市住建局以市场核心要素为抓手,以智慧工地和诚信监管为保障,有效破解了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率偏低、工程款结算不及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难题。围绕“人”、“钱”、“关系”,充分利用诚信管理手段,扎实开展建筑市场治理,营造健康市场环境。

紧紧扭住“人”这个关键

一是强化实名制门禁全覆盖。出台智慧工地建设方案,重构智慧城建系统,利用物联网、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构建“1+3+10”的智慧化监管与服务体系,将管理人员、建筑工人、来访人员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目前,全市安装实名制门禁系统514个,人脸识别设备安装1587台,在建工程从业人员6.4万人

二是强化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按照市住建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工作的通知》, 2022年4月1日开始对全市关键岗位人员不到岗施行自动扣分,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率大幅提升,建设单位由42%提升至70%,施工单位由53%提升至91%,监理由55%提升至92%。

三是建立建筑工人信息档案。在实名制基础上,创新推出“建安码”,集成体检、保险、从业、教育培训、信用评价、防疫健康等信息,以二维码形式创建作业人员信息动态档案,执行一人一码,严格遵循绿码通行、黄码限行、红码禁行的原则,实现监管实名化、透明化、信息化。

四是量化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出台《宜昌市建筑工人安全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每名工人设置安全分,主管部门、用工主体、参建各方可对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进行量化加减分,实行一人一码及“安全分”评价,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减少“三违”行为发生。

牢牢把握“钱”这个核心

强化过程结算。推进施工过程结算制度,项目在组织基础、主体、装饰装修等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时,核查当期施工过程结算价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支付比例支付到位,未落实到位的,不予办理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有效保障了工程款及时支付,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

二是防范欠薪隐患每月会同人社部门对在建项目工资保证金、分账拨付、专户代发、实名制、维权公示五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摸排,对没有落实制度的项目下达整改通知,在预售监管资金审批时予以限制。在上学、春节等关键节点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开展建设领域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排查整治,对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控,对涉嫌拖欠项目进行“三包一挂”行为核查。

规范预售资金监管。根据《宜昌市城区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对建设单位申请监管资金进行核查,将工程进度、工资、工程款支付作为核查标准,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的,原则上在支付拖欠款项前不能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问题楼盘数量得到有效遏制。

细细理顺“关系”这个纽带

是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出台了《宜昌市建筑市场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程序》,实施市场引领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将市场行为检查贯穿于质量安全监督全过程,在质量安全巡查、过程验收等环节予以落实,形成互为保障、互为底线的闭环管理机制。强化网上监管,打造“互联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二是开展专项检查今年,市住建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市在建项目市场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结合质量安全检查,在全市范围开展“三包一挂”整治,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各参建单位的市场行为,压实了主体责任,保障了质量安全。前三轮检查共抽查在建项目287个,下发整改通知书228份、停工通知书16份。

加强分包合同登记。建立分包合同登记操作指南,督促项目对分包单位信息进行完善并及时登记,直观反映合同额、工程结算节点、机械租赁、质量保证金等各项内容的合同,有效保障分包合同的真实性、及时性,规范分包工程结算与付款程序,有效杜绝工程转包及层层分包,为分包工程管理提供真实及时的依据,达到对分包工程有效监管。

满满用足“诚信”这个手段

充分应用诚信管理办法,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商混等企业和人员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了企业库、人员库、资质库、诚信库,对全市建设行业企业及从业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熔断机制动态监管,将信用评价与监督管理联动,当企业出现信用降级时,根据降级情况采取约谈、“三告知一测试”、资质核查等相应管理措施。对于信用扣分较多的项目,根据扣分情况动态下达整改通知书或停工通知书,扣分严重的约谈项目负责人,并对该项目启动“三包一挂”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