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以“四个聚焦”奋力打造海绵城市国家示范样本
自2022年6月获批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宜昌市围绕建机制、强管控、成体系,以“四个聚焦”加快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示范工作,目前已建立较为健全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海绵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形成具有宜昌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建设典范模式,有力助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预计到年底,宜昌市约27%的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一是聚焦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完善。提请市人大将《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纳入2023年立法审议项目,尽快颁布实施。在前期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等 20 多项政策措施和7项本地标准技术导则的基础上,制定《宜昌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5项制度文件,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工程项目全过程管控。启动海绵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修编,开展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和长历时降雨雨型研究。
二是聚焦体制机制,常态统筹调度。6月以来,市委书记王立、市长马泽江先后3次就海绵城市建设作出指示批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丰雷召开海绵城市领导小组会议专题部署,统筹纳入市“优功能”指挥部实施调度。市海绵办印发年度主要任务责任清单,拟定月工作责任清单,出台《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督促城区各区比照市级开展专题调度。
三是聚焦项目建设,规范推进有序。将示范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印发项目建设推进要求表,实施“横道图”挂图作战,确保三年示范期内完成不少于162个示范项目涉及海绵总投资42.5亿元。通过设计会商、问题整改督办、现场技术交底、专题约谈等方式,全面推进在建拟建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城区在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79个,2022年要求完工的66个项目均已开工、完工27个,完成海绵建设年度投资9.6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6%。紧抓规划源头管控,统筹开展高铁新城等7大片区海绵化专项研究,联合市发改、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审查机制,已对26个新、改、扩建的项目和6个拟出让地块植入海绵要求,数量质量明显提升。
四是聚焦宣传培训,技术支撑有力。编制印发《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图解手册》,组织开展3场线上线下约500余人次专题培训。聘请高水平第三方开展全过程技术咨询服务,组建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库及设计咨询单位推荐名录库,引导多方参与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制度成果研究,一批课题研究正在抓紧开展。通过开设海绵专栏专题、媒体集中宣传等方式,全面加强海绵城市宣传,引导采用项目调查问卷等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设置海绵科普展示区,推进海绵城市理念和要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