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一路畅游 “打卡”无忧 城区启动公园周边公厕“闻臭行动”
万里长江,最美滨江。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宜昌要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把城市轻轻安放在山水之间,随着城区滨江亲水活动场景逐一一呈现,滨江慢生活正成为宜昌市民幸福生活重要场景之一。
建设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滨江公共空间,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10月,宜昌市城管委再次启动城区公厕闻臭行动,邀请城区公厕闻臭志愿者对滨江公园沿线公厕、磨基山公园公厕等共计10所公厕进行了检查。
十一项标准,公厕志愿者对照看
“秋高气爽,城区滨江公园、磨基山公园内市民游玩人数大增,我们此次将重点抽查城区部分网红打卡点周边公厕。”
小公厕折射大民生,公厕管理关系着居民生活品质。市环卫处负责人和3名志愿者详细交流了此轮公厕闻臭行动重点检查的范围和检查内容后,暗访正式启动。
记者看到,暗访的内容除了公厕气味程度外,还包含了标识规范、内外环境卫生、水电设施畅通、厕内硬件设施损坏情况、台面地面干燥情况、无障碍通道、第三卫生间开放情况、“一厕一卡”保洁员打卡记录、飞线充电及洗手液等便民设施设置情况等共11项。
自2019年5月起,宜昌持续启动了多轮公厕闻臭行动,聘请市民当公厕闻臭志愿者,通过普通市民最真切的感受,来寻找城区公厕管理中的不足、征集公厕管理的金点子,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公厕。近期,随着宜昌加速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城区公园品质明显提升,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天气预报显示,周末天气睛好,城区公园、广场势必迎来又一波人流量高峰,为让市民游玩、休闲更加便利,特邀请城区公厕闻臭志愿者从市民的角度为这些公厕“挑刺”。
灯塔广场,好公厕让市民“打卡”舒心
云光塔影,大江奔腾……随着“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展”在灯塔广场开展,猇亭区由原磨盘溪老旧码头改造而来的灯塔广场成为了宜昌人的又一处“网红”景点。
虽不是节假日,前来观展、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坐落于“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展”右侧的灯塔广场公厕灰砖青瓦,和周边景色融为一体。
走近公厕,记者和志愿者没有闻到任何异味。公厕内部,地面、墙面、台面干净整洁。志愿者郑蓉认真地查看了每个蹲位,用手擦拭了洗手台台面发现台面一尘不染后不由感慨:“几年前我被城管部门选聘为城区公厕闻臭志愿者时,少数公厕靠闻味儿就能找到,几年过去了,城区公厕越来越整洁漂亮,再也没有出现靠闻臭找厕所的现象了。”她告诉记者,自2019年后,她就作为首批城区公厕义务闻臭志愿者参加了多次行动,对城区公厕管理水平提升感受颇深。
志愿者的感慨引来市民赞同。“这里的公厕不仅环境好,而且也干净。”和好友相约同来灯塔广场拍照的姜女士已在这里沉浸式打卡了大半天,对于公厕管理情况,姜女士赞不绝口。朋友赵女士也连连称赞:“公厕卫生状况不错,有保洁人员一直在打扫。更人性化的是,公厕内洗手台上摆放着绿植、洗手液等,很贴心。”
诗词歌赋上墙,文化元素巧妙植入
长江北岸天然塔是宜昌市城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清代建筑物,也是宜昌文化地标之一。
“竹篱茅舍也安然,不向豪奢作比攀。迎客未停分与秒,夜深岂敢把门闩。”来到滨江公园天然塔公厕,志愿者李俊昌对照标准一一查看后,饶有兴味地吟诵讲解起其外墙刻印的“厕赞”诗来。“这首厕赞诗是年近九旬的奇趣诗人、指书家姜祚正所作。除了这一首外,宜昌十余所公厕都被刻印了他所作的趣联、趣诗。”
李俊昌告诉记者,自己今年68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开始了“厕所文化之旅”,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市人大退休后,他对研究厕所文化更是“带劲儿”。这些年,他走遍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每到一地,他就会探访当地公厕。他认为公共厕所既是城市名片面子,又是城市民生里子,宜昌的公厕管理水平较很多地方都更为出色。
据介绍,市城管委邀请文化人撰写对联诗歌,进行复刻安装展示。这些厕联诙谐幽默、格调高雅、文化味浓郁。随着一处处“厕赞”诗、回文联上墙,城区公厕被巧妙地植入地域文化元素,成为了宜昌特别的文化景点,让人们在如厕之时,亦可品味翰墨书香,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方便”之处更方便,三座公厕上“红榜”
“以往我只知道南湖公园旁的菜市场有座公厕,没想到公园停车场这里还新建了一座这么好的公厕。”新建的南湖公园公厕位于闹市区,前来公园休闲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虽说人流量大,但公厕依旧干净整洁。志愿者和周边市民都表示,新建这处公厕后,周边停车、游园都方便了不少。
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据介绍,今年全市先后在西陵区南湖公园停车场、绵羊山23号,猇亭区长江中学旁,点军区谭艾路停车场、湖景名苑等曾经的“如厕难”地段新建了17座公厕。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长假前,全市已完成34座公厕建改并面向市民开放。
“这次走访的公厕管理水平整体较高,挑不出‘黑榜’公厕。”走访完十座公厕后,志愿者们一致给出结论。志愿者李俊昌还利用周末时间给记者发来这次参加公厕闻臭行动的感想:“城区公厕近五年来有了大变化,越变越好。越来越方便,近年来,路修到哪儿,城区公厕都就建到哪儿,公厕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整洁,城区公厕洁净无臭无蝇已成常态;越来越智慧,部分公厕实现了智能化改造,达到了智慧公厕水准;越来越有诗画之感,特别是长江两岸公园绿地公厕注入了宜昌地域文化特色。”
综合城区公厕闻臭志愿者意见,市环卫处给出此次公厕“闻臭行动”结果并予以公示:“黑榜空缺,天然塔公厕、夷陵中学公厕、南湖公园公厕等三座公厕被纳入红榜。”据介绍,截至目前,城区公厕共802座,其中环卫公厕225座,园林公厕72座,中心城区“15分钟如厕圈”基本成形。下一步,宜昌市城管委将统筹相关部门持续提升公厕管护水平,继续以解决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具备条件的公厕中配置城市服务驿站,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城市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城市公厕品位,助力打造优美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