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住建局实施综合施工许可 提升工程建设质效
传统审批模式下,大型综合工程建设项目因涉及领域复杂、子项目多,需要办理多个部门施工许可手续,企业反复跑、多头申请,既申报周期长,又影响开工周期。近年来,宜昌市住建局联合相关部门,创新实施综合施工许可制度,实现领一个施工许可建设一批子项目的新举措,使建设工程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综合推进,同步受理。在推进工程建设举措的具体实践中,对于实施综合施工许可的项目,同步受理规划选址与施工许可,在完成项目现场踏勘和开工选址意见后,由建设单位承诺将未来各子项工程的相关资料在正式开工前补交完备。
市级住建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对受理项目集中研究,由监管部门踏勘后,对符合要求的所有建设子项目发放一个综合施工许可,明确项目建设内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等信息。在综合施工许可发放后,再结合项目建设内容跨区域、跨部门、多点建设的复杂情形,协调园林、水利、环保、规划等部门力量,按照属地原则、主管原则开展联动监管,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
综合服务,联动监管。自2021年以来,宜昌市住建部门在综合施工许可发证及监管中,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合并发放+联合监管”新模式,优化市场主体申报施工许可的材料、流程和环节,整体压缩近90%。住建、水利、园林等部门采取全建设周期综合服务,高效衔接、联动监管,确保项目建设依法依规高效推进。
宜昌城区两网(污水厂网、生态水网)二期工程是宜昌城区重要基础工程,总投资40亿元,涉及包括宜昌片区的多处地下管网改造,涵盖市政、园林、水利等多个专业30多个建设子项工程。按照以往30多个子项目全部需要单独办理施工许可证才可以开工建设,时间跨度周期较长。
新政策实施后,项目建设单位只需一次办理一个综合性施工许可“大证”,按照施工许可明确的事宜,加强与监管部门对接,达到开工条件即可开工建设,时间节点也可以自行统筹。企业从申报到分别取得施工许可证由最长90个工作日压缩到1天,大幅压缩了市场主体的时间成本。该项目在全市率先享受这一便利化举措,为同类项目今后在长江沿线城市落地提供了范例。
目前,西陵区沙河、点军区卷桥河湿地公园等多个项目通过享受政策红利,助推项目按照规划进度尽早实现了开工建设。宜昌实施的综合施工许可“一证制”,通过审批环节的化繁为简,监管环节的部门联动,有效解决了因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多点开花等问题带来的各种堵点、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建设工程推进质效,对复制、推广到其他同类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