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积极开展居民生活垃圾“清零”行动
加快设施配套 精准分类处置——秭归县积极开展居民生活垃圾“清零”行动
近年来,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秭归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产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捆绑投入加快配套,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全力抓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精准分类和有效处置,为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守护好三峡库区绿水青山开展了有益探索。
捆绑资金投入,完善设施配套
一是争取三峡后续规划政策扶持资金1900万元,以此撬动社会资本3500万元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2017年,秭归县政府与华新水泥(秭归)公司合作建设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县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利用率达到90%。二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5000万元,在县城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中心,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确保资金保值增值。目前,已完成投资370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置钢铁12000吨、废纸8100吨、塑料1100吨。三是在配套专项资金3000万元,按照“五有”(棚亭、宣传、容器、封闭、洗手池)标准在县城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运输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完工,建成全封闭分类收集点352处,县城106家公共机构实现全覆盖,居民区覆盖率达80%,二期项目将于10月底前全部建成。四是统筹财政资金900万元建成垃圾压缩站和餐厨垃圾处理站。到2022年底,县城生活垃圾将实现收集容器“零暴露”、运输全程“零抛撒”、处置利用“零遗漏”目标。
实施精准分类,开展规范处置
一是全面推行精准分类。2021年,在36家公共机构及4个居民小区开展了“定时定点、开袋检查、破袋投放”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试点,得到群众好评。当前随着收集运输一期项目的竣工使用,“四分类”工作正在全城15万居民中全面推开。公共机构由各单位负责,居民小区由社区及县直包片责任单位负责,公共场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分别做好“四分类”的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管。截至目前,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已达80%,分类准确率达到40%。二是全程分类规范收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由1家国有平台公司统一组织实施,按照实际需求配置了分类运输车辆 32台,统一车身颜色及分类收运标识,对车辆作业信息、行驶轨迹实时监控。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做好数据统计。三是全链综合处置利用。对餐厨垃圾按照“集中收运+压榨脱水+油水分离+干化焚烧”流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县城餐饮企业实现全覆盖,日处理餐厨垃圾20余吨。医疗及其他有害垃圾运输至宜昌市统一处置利用。可回收垃圾暂由28家企业分类回收利用。无直接利用价值的其他垃圾集中压缩后交由华新水泥(秭归)公司焚烧利用,日处理其他垃圾120吨。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狠抓宣传引导。近两年以来,全县统筹资金115万元,制作垃圾分类小区宣传栏183处,发放宣传手册5万份,推送公益短信18万条。利用电视网络、公园广场、楼道电梯等媒体平台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示、垃圾分类常识纳入“主题党日”和学校教学的必学内容,推动分类知识进社会、进机关、进校园。二是落实桶边督导。结合“党员下沉双报到双报告”“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县直包片责任单位在每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点明确1名党员干部开展桶边督导,指导督促各社区及物业公司全面落实好定时定点、绑卡赋袋、分类投放等日常工作,不断提升居民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投放、运输和处理的全程监管和考核。县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定期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并结合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对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通报。2022年一季度,对工作完成不力和考核排名靠后的1家市场主体和2个社区进行了通报批评和黄旗警示。同时,动员各社区积极争创“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并给予5万元奖励。(王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