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春风润雨住新居 一季度城区棚改征收实现开门红

2022-04-01 16:05:58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改不改,群众说了算;如何安置,群众自己选;群众的诉求,政府统筹解决。2022年以来,宜昌城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国有和集体土地征收,站在群众的角度讲解政策、优化流程,加快推进,走出了一条和谐征收、幸福棚改的新路子。一季度棚改开工640套,征收签约1316户,近5000名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出棚上楼”;腾退土地3765亩用于教育、医疗、公共绿地及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弥补民生短板,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自主搬迁,发动群众参与征收

“‘群众满意’四个字,为征收工作开了好头。”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办事处片区征收专班负责人说,他们将房屋确权、改非认定、公房房改、违建拆除、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五个关键环节前置,老百姓在签约前可以明明白白知道按政策怎么补、补多少。

农机公司棚改项目片区是典型的“城中村”,卫生差、配套设施缺失。项目启动之前,市区两级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真实想法。

改不改,怎么改,群众说了算。改造伊始,征收专班以楼栋为单位,居民公开投票选出由10多位居民代表组成的自主征收委员会。自委会代表居民议事进言,全程参与项目前期摸底调查、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等。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自委会积极向上反映。

项目范围内夷陵大道161-1号整栋楼都存在经规划施工单位批准的“背包”情况。“背包”面积到底能不能纳入补偿范围?居民代表将情况上报后,经区政府集中研判,调查核实,集中公示后认定了该部分为合法面积,打消了24户居民的疑虑。

“征收安置的全过程都让群众参与进来,在阳光下进行,既汇集了群众智慧,又实现了群众满意。”项目专班负责人说,把“替民做主”变成“群众自主”后,效率提高了。该项目自2月底启动以来,涉及567户、1700余人、5.9万平方米的征收工作任务,仅用28天时间就完成了90%,用时短、阻碍少,群众满意度高。

多元安置,让群众生活更有质量

村民能否变市民,选择国有土地安置房?长期以来,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征迁执行不同的政策标准,集体土地征迁一般采取集中建设村民安置房安置,从规划选址到入住新房要等3年以上。

夷陵区前坪村448户村民搬迁,由于在旅游规划区内不适宜集中新建村民安置房,市级提出将国有平台安置房源与集体土地安置房源打通使用。乡情难舍,起初,村民们不愿意搬家。经过实地看房,村民观念变了,选择了离原居住地很近的平湖馨苑和新街坊安置房。

“从城郊搬到中心城区,居住环境更好了,原来农村的政策红利不变,还能享受城镇居民就业、就学、医疗等便利条件。”正在新街坊安置房小区装修新房的王桂林禁不住赞叹。据安置房建设单位城发集团销售人员覃芸介绍,该村村民大多选择了130平方米左右的大户型,对品质环境很满意,目前已选153套,近段时间陆续还有村民来看房。

在现有北辰明珠、江南时代、听涛苑等六大安置房源基础上,宜昌市将西陵区十六化建棚改项目258套安置房源并入市级选房平台打通使用。征收专班还通过搭建信息平台,为有购房需求的群众牵线搭桥。

真情服务,为群众生计生活解忧

为服务好被征收群众,伍家岗区老鑫鼎项目专班实行“一站式”办公服务,在近3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区内,开单验收、协议签定、房源展示等全部集中在此,避免了居民多个地点往返奔波。

各区征收项目专班通过细致服务,在房产交易税费减免、困难群众就业扶持救助、公租房申请等政策领域内,最大程度维护了被征收群众的利益,推动了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西陵区被征收群众李先生,家境贫困,全家五口人仅靠经营小卖铺维持生计,考虑到老人的实际困难,CBD专班经与各方协调,在妥善安置住房的基础上,为其在CBD中央大街固定了一个约10平方米的店铺,每月仅收取最基础的管理费,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为帮助独居老人和残疾困难户搬迁,各项目专班根据困难群众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爱心定制”服务,出车出人帮着办理房改手续,免费为困难家庭搬家,帮助协调解决家庭纠纷,协助办理公证手续等。

“我能住进公租房还能领低保,多亏了专班的同志。”西陵区庙嘴项目被征收群众周女士感慨万千。十多年来,周女士借住的房屋为国有直管公房。考虑到其既没有房产也没有经济来源,西坝专班联合街办经调查核实,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为其办理了低保并申请了公租房。

算好三本账,让市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算经济账,按期签约可享受奖励。为加快征收进程,各区项目专班依法依规将政策用足,被征收群众按期签约可享受20%的奖励,还能拿到政策性补助。“如果诉求远远高于市场价值无法达成协议,想通过打官司解决,那么一整套司法诉讼程序走下来,至少需要18个月,既劳神又费力,可能最后连20%的上浮都拿不到,更别说签约奖励了。”通过持续做工作,被征收群众纷纷主动签约腾房。

算环境账,搬入新居可望山见水。刘会兰是农机公司棚改项目一期的征收户,老房子排水不畅,一层六户共用一个卫生间。签约搬进了江南时代安置房小区后,她十分开心。“江南空气好环境好,小区里还有物业管理,住得很舒心。”刘会兰说。

老鑫鼎片区居民刘师傅说,以前合益路、中南路沿线一下雨就内涝成灾,积水能没过膝盖。项目征收过程中,经过排污箱涵集中整治,畅通了低洼地排水系统,有效缓解了片区内涝问题的发生。

算发展账,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这是要建疫情救治基地的,我们打心底里支持。”宜昌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被征收群众鲁秉未说。该项目是宜昌市疫后弥补公共卫生短板的项目,建成后能够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反应,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经过前期征收腾地,项目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预计将于2024年7月交付使用。

“合益路这一片征收后,将来高架贯通到江边,出行会更方便。”伍家岗区合益路项目被征收群众刘钰峰说,政府还在项目地块修了施工便民通道,合益路周边出行不受影响。据悉,合益路项目占地95亩,仅用时一个月,项目红线内128户住宅全部签约,为合益路延伸段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了时间保障。道路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周边居民的出行压力,是伍家岗区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提升出行品质的重大民生工程。

放眼望去,一片片低矮破小的棚户区正慢慢消除。破旧立新中,宜昌演绎着美丽嬗变,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将在城市发展变迁中享受着居住环境改善、城市有机更新带来的红利。(张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