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宜昌正文

宜昌:伍家岗区运用“五种思维”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效

2022-02-24 15:28:43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2018年以来,宜昌市伍家岗区坚持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五种思维模式,完成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区374个小区约14万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达95%以上,投放准确率突破80%,回收利用率超过38%。打造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东辰二号”“东郡小区”“四季花城”,为垃圾分类工作推广总结出宝贵经验,吸引太原、襄阳、荆州、黄冈等兄弟城市前来观摩学习,相关成果受到国家卫健委、湖北省住建厅高度认可。

一是用战略思维做好顶层设计。“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伍家岗区将党组织书记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把垃圾分类党建引领作为“书记工程”来抓。把握“书记带头”这一关键,形成区委副书记挂帅、街(乡)书记主管、社区(村)书记主抓的管理责任体系。各级党组书记对垃圾分类重要工作 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推动,充分发挥统筹统揽作用,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垃圾分类、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局面。

二是用辩证思维增强工作信心。把握“点”与“面”的关系,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2018年16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从“一楼一桶”改为“撤桶并点”集中分类投放,到2020年伍家岗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1年从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开袋检查、破袋投放”新模式试点到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新模式,不断为垃圾分类革命探新路,实现小区生活垃圾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小区环境由“脏乱差”到“洁净美”。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在城区建设垃圾分类投放亭棚1767个、投放四分类垃圾桶8000余个,居民小区源头分类质量不断提高。在乡村地区为村民免费发放堆肥桶,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资源化利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根据物业小区 “生活品质要求高”、杂居小区 “改善环境意愿强”、城郊小区 “熟人社会、邻里关系”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三是用系统思维聚集社会合力。着力推动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格局。全区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实行强制分类,结合下沉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及桶边引导,作出表率。街(乡)、社区(村)、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齐发力,将垃圾分类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校园、进小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宣传教育,促进市民群众思想意识转变,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稚孩童,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充分利用环卫公司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优势,公开招标垃圾分类投放网点建设、垃圾分类运输等日常运营管理项目,为加快建成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按下“快进键”。

四是用底线思维防范系统风险。坚持风险可控。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社区网格员对垃圾分类情况“一日双巡”,第三方巡检公司对垃圾分类情况“一日双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每日将问题数和整改数反馈至街(乡),防止新问题冒头、老问题反弹。树牢“红线意识”。对不按要求分类、乱丢弃垃圾、恶意破坏分类设施者“零容忍”,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由城管部门对当事人进行劝导、警告、罚款,或新闻媒体曝光等方式,对不文明行为形成有力震慑。降低“邻避”效应。在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洗手池、洗手桶等贴心便民设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维护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干净整洁,分类运输作业公司保障小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改善原先垃圾桶又脏又臭、人人避之不及的问题,使居民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五是用创新思维打造特色亮点。直播垃圾分类,做最时尚的督导员。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董晓丹,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长期坚持在垃圾分类棚前做直播、拍摄短视频,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过程展示给广大居民,播放量最高达13.4万,对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提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被评为2021年感动宜昌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敢闯敢试,敢为“先行者”。作为宜昌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试验田、主战场,伍家岗区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动伍家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垃圾分类临时党支部,率先开出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率先建成首个大件杂物处置中心,充分发挥了引领、破冰、开路作用,成为全市垃圾分类的一张名片。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惯养成,需久久为功。伍家岗区将坚持不懈奋斗,用实际行动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贡献“伍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