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保康:以“做小事 汇聚大民生” “新思路 促进大转变”

2023-05-26 14:34:07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保康,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襄阳唯一的全山区县,境内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保康被赋予“襄阳城市后花园”之美誉。

随着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管理工作成为一座发展之城的必修课。近年来,保康县城市管理者以创新工作,服务大局为出发点,深化综合执法、精细城市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执法铁军”的攻坚堡垒作用。在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中,保康县城管执法局被授予突出贡献单位,从脏、乱、差到绿、畅、美,如今的保康县,城市面貌越来越美观整洁,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之城正在崛起。

抢抓“细节”,综合整治不留死角

徜徉在保康城区,只见宽敞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绿化带如同一幅美丽的长卷缓缓铺陈开来。广场上,人们成群结队随着音乐起舞,空气中洋溢着幸福的欢声笑语。清扫车辆和洒水车来回奔忙,城管执法人员上街纠正乱停乱放,城区秩序井然。

自保康县城管队伍成立以来,一场查违拆违专项行动便随之展开。作为主体单位,城管执法局克服经费巨大缺口和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重重困难,在专项行动中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查处各类违法建设821起,拆除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147起,总计17308.5平方米,全面摸清了城区违法建设的底子,依法查处多年来积累的违法建筑,彻底铲除城市私搭乱建的“毒瘤”。

截至目前,保康县城管执法局先后组织开展集中检查整治18次,出动执法人员1177人次,整理清理占道经营11260例,流动摊贩11200例,现场纠违11320例。集中整治陨塔路、熊通路、紫薇路和规范管理商户门头招牌,相继拆除180余处街道横幅,破旧广告230余处。并对城内大型广告招牌设置单位下达《关于户外广告招牌、安全管理工作的提醒函》,要求各户外广告招牌设置单位在接到提醒函之日起,户外广告、招牌即可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维护工作。在日常巡查对户外广告、占道广告灯箱及时清理,复原道路原貌。

另一方面,对县城区市政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推进市政设施维护专业化运作。今年以来,保康县相继投资1780万,新建排水管网约1600米;更换下陷、破损井盖170多块;修补松动、破损的人行道步道板约1200余平米;更换修补破损、松动路沿石65余块;修补破损沥青路面240余处,面积约1900平方。一系列举措充分解决城市管理难点、热点及“脏乱差”问题,城区容貌明显干净了、宽敞了、顺畅了。

发扬“绣花精神”,扮靓城市形象

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仅在于城市的硬件实力,更在于扎实的城市管理软环境。围绕建设绿色襄阳示范区、打造都市襄阳后花园及山水园林城市的远景目标,保康县城管执法局将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绣花精神”,“绣”出城乡美丽图景。

为整顿市容市貌,保康县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以垃圾治理补短板惠民生,坚持“抓中间、攻两端”,积极探索“两网融合”的垃圾分类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先后打造出1个示范社区(新街社区),2个示范乡镇(黄堡镇、店垭镇)、3条示范线(陈家河流域沿线、黄堡镇集镇至大坪村沿线、马桥镇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沿线)、22个示范村(每个乡镇2个)、1个示范带(寺坪镇--过渡湾镇--黄堡镇)。

建设歇马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和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场,集中采购收集、转运车辆28台,垃圾分类收集桶4500个,环卫工人分类收集车30辆,统一发至各乡镇。与湖北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进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处置,长久有效的解决了保康垃圾处置问题,保康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

城区管理中,保康县城管执法局合理规划机械作业清扫车辆运行路径图,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对可实行机扫路段全部进行机械化清扫、机洗、洒水,视天气情况,调整机械化作业时间和频率,达到路面洁净、无泥尘、见底色的标准,控制道路扬尘产生,实行早中晚一日三次的垃圾收集清运,做到了县城区109吨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城区街道清爽干净。

建设“智慧城市”,创共治共享新格局

信息化时代之下,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各行各业的管理效率。保康县城管委注重科技引领,成立数字城管系统,并秉承“为民服务、科学创新、协调发展、开放共享”理念,构建了中心城区1个高速口围合圈10平方公里、涵盖8个责任网格、874个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划分62类、29945个,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管理模式,使26个不同负有城市管理职责的部门形成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关系。

在保康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一个个信息采集员,奔波在划定的“责任田”里为城市“体检”。大屏监视器和多台坐席操作电脑,实现了坐在大厅就能“管全城”,让3225平方公里的每个井盖等城市部件都有“坐标”和“身份证”,一张无形的网络就此形成。

“保康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通过智慧视频分析系统,对城区重点路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如发现有设施损坏、环境脏乱、商家占道等城市管理问题,将通过智慧对讲调度平台立即调度附近工作人员前去处理,同时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生成案卷,交办相关职能单位及时处置。”保康县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国平介绍。

只有责任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起来才会丝丝入扣。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一头连着城市内的细小网格,另一头则连着20多个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和街道,形成了一个多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城管”网络。通过前期数据普查和确权确责,将各项问题的管理责任与相关部门一一对应,有效避免了“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传统管理弊端,变城市管理“一家管”为“大家管”,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

漫步于保康,城市的一街一景,一草一木皆疏朗有致,尽收眼底。城市的品质镌刻在人们心中,保康县城管执法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城管执法形象深入人心。

近年来,保康县城管执法局坚持在“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城市管理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如今,一个精致保康的形象已然呈现。 (万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