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谱写城市管理新篇章 描绘美丽山城新画卷
保康城管以“明职尽责、服务大局、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为主线,以“强党建、抓管理、严责任”为抓手,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城市管理队伍呈现新气象、城市管理创新实现新突破、城市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达到新高度。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干部能力,建成作风过硬城管队伍。
(一)扎根思想建设,强化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系列制度,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六卡一台账”工作,仔细履行党组书记履职记实单,定期对各支部党建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建立问题台账,准时下发反馈问题清单,限期整改。有力推动党建工作落实抓细。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刻认识要义,准确把握要求,切实夯实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实践活动顺利推进。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强化“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多措并举开展主题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思想。近年来,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知识竞答活动6次,组织开展“周四学习日”、中心组学习120次。
(二)抓实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近年来,保康城管在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总体方案,切实加强机关和基层党建,提高党员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加强全局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城市管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同时,与各股室、局属各二级单位责任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及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台账。全局各股室及二级单位中层领导以上签订承诺书,坚决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能力提升,激发担当作为活力。加强全体干部的思政教育,举办党务、保密、档案、垃圾分类等各类业务培训和法律宣讲活动6次,努力培养城市管理的行家里手,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保康城管工作先后被襄阳日报、荆楚网、中华建设网等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二、立足城管主业,服务百姓民生,助推管理水平再上新高。
(一)办好利民实事,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提品质”的工作安排,以打造“美丽、繁荣、和谐、幸福”保康为目标,以“绿化、亮化、净化、序化”提升工程为抓手,补短板、重规范、除顽疾、保常态,着力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一是在市容市貌管理服务上“下功夫”。 在日常管理基础上,做好“督疏结合”。通过对沿街商户讲解和宣传城市管理知识同时督促他们落实“门前三保”责任书;针对出店经营、流动经营等城市管理顽疾,积极谋划,化“堵”为“疏”,在清溪路老汽车站门前设立临时疏导点,供流动摊贩集中售卖农副产品,按照一案一户、有序摆放的原则进行监管,优化了市容秩序;二是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上“动真章”。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三年来,对夹堤巷、窑湾巷、顺城巷、老一中巷、老消防队巷等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改善居民居住出行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三是在城市配套功能提升上“做到家”。 分别对妇幼沟、黄氏女沟、物资局沟、光纤北路等山洪沟和地下管网进行治理,有力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四是在城市环境提质增绿上“求实效”。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样板绿化,为了提升东侧沿线的整体环境和绿化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对熊通路东侧进行环境整治及提档升级;实施环城路绿化及景观工程。
(二)聚焦重点难点,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常态化整治。不断加大执法力度,重拳整治城市顽疾,城管难题治理逐步顺畅。一是违法建设“零容忍”态势只增不减。坚持在“早”字上下功夫、在“严”字上动脑筋、在“稳”字上做文章,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同时,全面做好群众工作,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协同治理违法建设,拆除了一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市容市貌、妨碍城市建设发展的违法建设,形成全面从严治理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二是市容整治“紧箍咒”常念常紧。按照“整治一条街、规范一条街、打造一条街”的思路,先后对陨塔路、紫薇路、熊通路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拆除乱搭乱建,规范环境秩序,保障了道路通畅、秩序井然、环境整洁。同时,城区主街道全面落实常态化检查整治,严管重罚、疏堵结合,市容环境秩序展现了新风貌,城市日常管理呈现了新气象。三是大气污染“防火墙”强势构筑。成立整治专班,全面督促家餐饮服务单位完成油烟净化设备安装;通过绿网掩盖、围挡砌墙、雾炮机除尘等方式,多举措强化在建项目工地净化美化工程;加大渣土运输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从严惩处,有效遏制。
(三)落实垃圾分类,全力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双向发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城乡面貌不断改善,2021省政府发文对保康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给予通报表扬,并奖励资金100万元。一是村级源头抓减量。已建成村级分拣站53个,由生态环境管护员负责统筹村级垃圾分类和管理,把控好源头分类减量第一关。二是镇级回收抓利用。11个乡镇建成12座镇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运行,做到应收尽收、应分尽分,有效规范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为。三是终端处置抓升级。推进垃圾终端处置转型升级,与湖北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合作,待房县焚烧发电厂投产后,将我县生活垃圾运输至此实行焚烧处置;投入5000万元新建歇马庙坪垃圾处理场,做好垃圾外运焚烧应急保障;同时,投入3000万元建成城乡餐厨垃圾处理场,餐厨垃圾得到单独处置。四是资金投入抓争取。多渠道解决生活垃圾分类资金难题,累计争取各类奖补资金292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976万元、省市奖补资金948万元),全面配套升级垃圾分类运输处置设备;通过招商引资投入1000余万元,更换新式智能果皮箱300余台,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更加高效。
三、加强党风党纪,严明纪律责任,形成风清气正风貌风尚。
(一)强化监督问责,规矩意识得到新提升。局党组高度重视纪律作风建设,激发队伍“精气神”,严管“微权力”、严防“微腐败”。一是创新实行领导干部“带队上街”制度,每日由一名局领导带领机关股室干部,上街参与到市容管理上,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研究制定《保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办法》,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保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机关管理制度》,对包含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值班值守等14个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严抓机关“会风、学风、作风”。
(二)常态教育整顿,廉政预防取得新成效。始终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集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5次,上廉政党课12次,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全面夯实城管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提升干部职工廉洁奉公意识。(徐梓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