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共建共治“干净之街 有序之城”
——记保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环境整治工作
整齐外摆的商铺、规范停放的非机动车、雨后洁净的地面......进入保康县城区光千北路,你会被这里的整洁和有序所“惊艳”。由于附近小区多为旧城小区,区域内又有商场、影剧院、菜市场等公共场所,导致小区存在着人流量大、易堵车、难管理等特点。
在保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城管执法局多措并举,坚持刚性要求、柔性执法,引导市民从城市管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城北中队保持“可持续”干净整洁的秘诀就在于将城市管理者高标准执法、规范化服务和发挥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完美结合。
一座城市的人民生活幸不幸福、环境宜不宜人,这座城市的市民最有发言权。李师傅来自河南南阳,在这个街道开早餐店已经有七年了,提到“门前三保”责任制的推广落实和环境的变化,他颇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变化很大,在隔壁的菜市场里面卖早餐,由于街道窄,过去经常堵车,地面也有垃圾;在城管和我们商家的努力下,大家都很自觉地让自己门口保持干净,就算有垃圾落在地上,我们看到就把它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面。”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把门口整干净了是为城市争光,一个城市如果脏兮兮的,经济条件再好也没有吸引力;往小的方面来说,店外环境清清爽爽的,买主看到心情都会变好嘛!”王师傅说道。
作为光千北路高家湾巷道的老店家,柳师傅见证了高家湾巷道的环境变化,也参与了与城市管理者共同改善街道环境和秩序的过程,对于他和高家湾巷道的其他商家来说,保持店铺门口的干净整洁,已经慢慢成为一件主动为之的小事,而非需要城市管理者“耳提面命”的被迫执行。
龚老板是光千路北街一家水果店铺的店主,同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群众街长、退伍军人,除了保持自己店铺门外的卫生干净以外,他闲暇时会在街道上“走走瞧瞧”,提醒邻里商铺自觉履行“门前三保”责任,维持光千北路干净、有序的环境。
“你好,按照‘门前三保’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外摆的东西要放在黄线划定区域内,所以这个电子秤还是要摆进去一点哈。”“要得要得,我马上放回去。”
“我们这个街道人比较多,我肯定不敢保证每时每刻、每个商家都会遵守‘门前三保’责任制的规定,有些时候还是会有‘开小差’的情况出现,但是我去提醒一下,人家马上就改过来了。时间长了,大家慢慢就养成了自觉维护公共区域卫生的习惯,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龚老板说道。
起初,光千北路的城市管理工作也常常陷入“你来我撤,你撤我摆”“店内卫生干干净净,门口卫生与我无关”的局面。在城管队员的指导下,保康城管执法局一直坚持“说理式执法”,耐心对商户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培养商家规范经营的意识;同时,深入了解商户的营业需求,做到“一街一策”“一点一策”,因地制宜推动“门前三保”责任制落实,帮助大家解决困难,而不是“一刀切”式的执法。
龚老板表示,有一次自己一个人下货弄不过来,导致货车在门口停放堵塞了道路,城管队员们看到路被堵住了,并没有责令她马上把车挪走,而是第一时间过来帮忙,几个人直接把箱子抬进店里,及时疏通道路。
正是很多次类似的经历,让龚老板和邻里商家们越来越尊重、理解城市管理工作,并主动参与进来,自觉遵守“门前三保”责任制和其他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环境会越来越好。”龚老板如是说。(万承权、曾柏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