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城管2022年度“十大行动”成效显著

2022-10-25 15:01:56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襄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将2022年确定为城市管理品质提升年,多措并举实施“十大行动”,凝心聚力齐攻坚,真抓实干显成效,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及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城管力量。

法治示范创建行动深入落实。委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市城管执法委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宣传工作责任清单》《市城管执法委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责任分解表》等文件,扎实开展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应知应会”在线答题活动,选派法治骨干加入市委依法治市办法治建设“明白人”队伍,认真做好各项迎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全力以赴把相关创建指标落实落细,切实保障襄阳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市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作了交流汇报,并在市委依法治市办督导检查中予以肯定。同时,加强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对市政府规章《襄阳市市区“门前三保”责任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并报市政府审查;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调研座谈、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工作,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以民为本。全面推行襄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763”工作法,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相关做法受到了省委依法治省办调研肯定。探索建立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细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推行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组织开展涉企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市民群众、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执法开放日”活动,体验城管执法工作。指导监管范围内的市场主体填报信用承诺书,并面向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开展“上门送法”“登门提醒”活动。按照“六定、六不得”标准,在市区设置夜间临时出店占道经营区域30处,增加就业岗位700个以上,平均每家店铺月均增收8000余元,各城区依托放开区域,打造了“大虾一条街”“星光集市”等系列夜市品牌,着力用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促进“夜市经济”,点旺“人间烟火”。

队伍建设提标行动持续发力。2022年2月,我委被评为全市“七五”普法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后,及时总结经验,坚定目标导向,制定出台全市城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以及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年度法治培训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培训、民法典培训、行政执法培训等专题培训,并联合市委党校、厦门大学等单位分期分批举办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专题培训班,市、区、街道城管执法骨干全部参加培训。进一步修改完善市区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办法,推进城市管理第三方巡查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城市管理运维经费、目标考核等挂钩,推进完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大城管”工作格局。按照全市作风建设“奋进年”工作部署,把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关经验做法被市作风办收录《2022年“奋进年”亮点工作60例》。

体制改革深化行动重点突出。结合市区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情况,围绕“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深入调研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客观分析,思考对策提出建议,着力为做好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决策参考。顺应城市管理执法重心下移趋势,将市一级城市管理检查考评范围向街道延伸,每季度公开发布“红黑榜”街道各4个,通报推广“红榜”街道经验做法,媒体曝光“黑榜”街道不足之处,并对问题整改跟踪督办、跟踪问效。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行“分工负责、密切联系、互补互促、协同高效”的联合执法体制,会同公安部门建立整治“十小”不文明行为执法协作机制,开展“车窗抛物”和“牛皮癣”小广告专项整治,充分发动群众力量,推广“随手拍”问题反馈平台,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目前已整治清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三车”乱停放、乱贴小广告、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57956起,其中行政处罚599起。

违法建设拆除行动重拳出击。以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违法建设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以“零容忍”态势重拳出击、铁腕亮剑。今年以来,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2167起、面积45万余平方米,其中拆除自建房违建、老旧小区违建、铁路沿线违建、占压燃气违建、大型户外立柱广告和各类工地围挡等1271起、26万平方米,其他类违建896起、19万平方米。在拆违控违工作中,没有发生群访、滋事现象,坚持用依法依规、稳妥有序的工作成效为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建设发展保驾护航,受到市人大领导肯定。

环卫管理提质行动精细实施。按照“精管细护雕琢”的理念,持续开展城市道路深度保洁,主要道路环卫机械作业频次达每日8次以上,实现道路“亮边亮线、路见本色”。结合实际提高人工保洁频率,主次干道每5分钟、背街小巷每15分钟保洁一次,确保零碎垃圾不落地,“以克论净”有底气。积极开展“水洗襄阳”洁城行动,科学实施“洒、冲、洗、扫、收”立体化作业,实现“防尘、控尘、抑尘、除尘”一体化成效,提升市区道路清扫保洁质量。

垃圾分类攻坚行动有力有序。按照“因地制宜、由点及面、逐级推进、化繁为简”的原则,坚定不移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住建部季度考核中,实现了“争分进位、拼争抢创”的工作目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小区)创建力度,以点带面推进“不分类、不收运”,压紧压实分类收集管理责任。对各城区、开发区现场检查督办100次余次,印发检查通报9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活动980余场(次),宣传引导群众120万余人(次)。强化垃圾收运处理力度,前三季度市区共收运处理厨余垃圾2900余吨、餐厨垃圾37533吨、其他生活垃圾40.5万吨。聚焦民生实事项目,按照“八个一”标准推进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计划建设150 个,目前已建成153个。

基础设施完善行动点面结合。襄阳恩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改项目顺利完成,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日产日清”能力进一步提升。襄阳火石山生活垃圾处理场地下水污染防治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襄阳武安环保能源发电厂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计划年底开工建设。枣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谷城县、保康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项目已启动建设。

市容环境整治行动综合施策。组织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市共排查点位10271处,其中发现的699处问题已全部整改拆除。有针对性地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市区常年设置“城管护学岗”43处,协助维护学校周边市容环境秩序。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市区共新划或补划非机动车停放点800余处、5.6万余米,累计出动执法车辆1000余次,规范乱停乱放非机动车近4.8万辆。在全市创建“美丽街区”11个,并拟定《襄阳市区大型户外立柱广告设施清理整治行动方案》报市政府审定。2022年,全市计划建设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6000个,截至9月已完成7868个,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数字赋能提速行动以质促效。立足现有条件,拓宽管理思路,提高效能水平,进一步推进完善市容、保洁、垃圾、渣土、公厕、违建等应用场景建设,实现渣土监管平台与省城市运管服平台的数据对接。完成数字城管与“一网统管”事件交互枢纽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智能发现、自动派单、线下处置、线上评价的事件处置新流程,处置效率较以往提升1倍以上。今年以来,通过数字化城管系统共接到城市管理问题反映114047件,经审核立案110907件,已处置结案109296件,结案率98.55%。

襄阳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城市管理精细化和高质量发展全局,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筑牢共治共管之基,办好群众身边“小事”,抓好城市管理实事,用“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十足干劲,努力谱写新时代襄阳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余力、田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