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绿色生活你我同行 垃圾分类久久为功
近日,襄阳市城管委组织召开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强调垃圾分类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城区、开发区及相关责任单位再强信心、再压责任、再鼓干劲,在垃圾分类扩面提能方面实现持续发力、精准突破、争先进位。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由点及面、逐级推进、化繁为简”的原则,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垃圾分类一小步,文明生活一大步”的社会新时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垃圾年产生量超10亿吨,其中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近2.6亿吨,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规模,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安全的需要,也是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体现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保障。
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工程、系统工程,涉及收集、运输、投送、处理、回收等众多环节,任何一环脱节,都可能前功尽弃。今年以来,襄阳市城管委聚焦目标任务和民生实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攻坚行动”,在常态化做好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以及社会面宣传引导、督导检查的同时,从3月起,在市区43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中选取部分居民小区作为试点,实行“不分类不收运”;6月起,在市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8底前,完成180个垃圾分类示范投放收集点建设;11月底前,完成11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社区、51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襄阳市城管委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一方面健全完善了垃圾分类的体系和路径,同时,也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对标兄弟城市,也有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如:上海市依托居民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开展分类,全市一盘棋,实施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厦门市推进落实垃圾分类“七个结合”:环保与人文结合,规范市民行为指标;教育与立法结合,从娃娃抓起;政府与社会结合,对物业企业以奖代补;软件硬件相结合,设施建设与执法考核一起抓;节点与日常结合,有示范有兜底;城市和农村结合,统筹推进;传统和现代结合,物业和智慧化并行。无论是自身做法,还是外地经验,都是以居民或企业为中心,广泛发动,系统谋划,科学管理,持之以恒的压紧压实源头分类投放责任,进而为垃圾分类的各环节、各流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垃圾分类是环境治理的新变革,是生态文明的新进步。 无论是从“要我分”到“我要分”,抑或从“他人约束”到“自律行为”,都需要人们形成绿色生活理念、养成绿色生活习惯,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渐进和巩固加深的过程,垃圾分类也必将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只有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才能让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才能让垃圾分类像排队乘车、礼让斑马线、不占压盲道那样,内化为心中的文明意识,外化成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自觉。(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