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2022-03-31 18:31:22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近年来,襄阳市住建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体方针,创新监管方式、探索监管路径、提升监管水平,咬定目标不放松、治理隐患不手软、落实责任不走样,坚决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和持久战,全市建筑领域自2018年以来始终保持年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零”成绩,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筑牢防线,织密安全生产“责任网”

坚持系统谋划、多点发力,着力构建以安全为核心、权责一致、科学合理的责任保障体系。一是夯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坚持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检查督导、年底考核评估制度,从施工许可到施工安全管控,从疫情防控到文明施工、扬尘治理,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压实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牵头管总的责任,倒逼项目各方主体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施工安全稳定。组织专班对65家监理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并进行等级评定,要求被评为“较差”等级的企业限期整改,确保监理作用有效发挥。二是强化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将住建部门涉及的市政、房建、供排水、园林、消防、装饰装修等全部纳入安全监督范围,以“全链条”思维做好源头管控、过程跟踪、末端约束,确保安全监管覆盖住建系统全领域、全过程。监督部门在日常巡查中以“危大”工程为重点,对发现问题多、通报次数多的项目实行重点监管,对屡教不改、屡改屡犯的企业,通过媒体曝光、纳入信用管理体系等强有力的手段,确保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全市在建项目472个,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三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属地政府、部门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加大县(市、区)尤其是高新园区的指导督查力度,采取“双随机”“四不两直”的方式,每季度开展县市区安全巡查,各地每次抽取至少2个项目,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时进行专项部署,推动安全监管责任上肩。

靶向发力,拧紧事故防范“安全阀”

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隐患为重点,牢记“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对建筑工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精准发力、按时督导、全面整治,织密事故防范之网。一是实施防高坠专项整治。大力推行“细、狠、准、实”工作法,针对现场脚手架、施工用电、高处作业、模板工程和消防安全等易发生事故的隐患点进行重点检查,并由现场检查向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延伸,形成企业、项目闭合督办的管理模式,从具体环节堵住安全漏洞。加强建设工程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和小散工程的管理,推广使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助推建筑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开展起重机械专项巡查。组建7个专班,对市区在建工程起重机械进行拉网式排查,先后检查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等共计412台,发现整改隐患105处,下达整改文书44份。检查全市起重设备一体化企业31家,责令限时整改28项。建立项目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指导县市区同步开展,实行闭环管理、核查销号。三是突出重点时段应急管理。为预防暴雨、大风、洪水、暴雪、塌方等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诱发的建筑安全事故,市建安委以预防坍塌事故为重点,督促项目严格落实汛期恶劣天气应对准备和防范措施,特别加强深基坑、塔式起重设备、高支模、高边坡等重点部位的检查和监测,不漏一个工地、不漏一个角落。同时,加强极端天气的预警和预判,及时向全市项目发布极端天气预警,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确保各项应急指令、任务能够即刻传达、迅速落实。四是精准抓好筑牢工地疫情防控。按照“严防输入、严防反弹”的总体方针,在疫情防控中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强化工地封闭式管理和人员进出登记、扫码、测体温等措施,坚决堵住一切可能导致疫情输入的窟窿和漏洞,确保建筑工地不发生聚集性疫情。

综合施策,增添安全发展“助推器”

始终坚持“谋利企之事、解企业之困”,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员、服务员和指导员,将为企服务延伸至安全管理全过程。一是行业协会送服务。切实发挥襄阳市建筑业协会、房地产业协会、建设工程安全协会等协会作用,指导企业开展安全文明创优,对全市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和模架安全状况进行专项巡查,对监理企业、检测机构开展行业自律性检查,把行业协会打造成安全监督的“前哨阵地”。二是特色培训送教育。依托我市全国最大的特种作业及三类人员培训基地,常态化开展特种作业人员技术指导,累计培训三类管理人员3.3万余人、特种作业人员近2万人,组织安全知识专项培训6900多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针对企业“统考换证难”问题,变“坐等申报”为“上门送考”,优化完善线上学习与线下实操相结合的培训考核机制,受到企业赞扬。三是引领创新送技术。开展建筑起重机械智能化管理微观摩、云观摩等灵活、高效的小型交流和演练活动,大力推广建筑起重机械二维码管理,将特种作业人员与设备绑定,实现设备检查、维保等动态管理“一码清”。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在引导企业创新、提升安管水平上下功夫,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发扬“店小二”精神,积极开展建筑起重机械线上登记备案工作,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解决起重机械产权备案、安装告知、检测预约、使用登记、拆卸告知五大关键节点难题,既简化了办事流程,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