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城管委加强依法治理 提升管理效能
襄阳市城管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相关决策部署,紧盯人民群众法治新期待新要求,紧扣城市管理执法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增强依法治理工作效能,为襄阳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提供坚强保障。
依法开展城管立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和市人大、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坚持急用先立,推动惠民立法,突出特色精准立法,先后承担了《襄阳市市区“门前三保”责任制管理办法》《襄阳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条例》《襄阳市城区建筑物外立面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送审和立法后评估、修订等工作,并结合实际对机动车停车场管理、餐厨废弃物管理、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建筑垃圾治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始终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作为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稳中求进的根本所在。
依法规范行政执法。以襄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763”工作法为抓手,把压实责任和建章立制统筹起来,通过行政执法“七公示”、执法全过程“六必录”、重大执法决定“三必审”的工作方法,持续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常年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履复议应诉职责,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2021年没有行政复议被纠错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组织开展全市城管系统法治工作培训,在市区推广设置城管法规宣传“二维码”,设计制作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废法》宣传“微动漫”,累计印制生活垃圾治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普法宣传册20余万份,被评为全市“七五”普法表现突出单位。在有效运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执法办案,突出宽严相济,市区城管部门2021年度共实施行政处罚606宗,罚没收入近2400万元;对擅自占压燃气管线的违法建设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省督导组反馈的14处和襄阳市排查发现的125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成;大力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和汉江市区段市容环境整治,2021年共拆除违规户外广告515块,清理沿江各类垃圾400余吨。
依法实施专项整治。牢固树立法治为民理念,从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着手,聚焦“马路市场”、出店占道经营、广告招牌杂乱、“三车”乱停乱放、共享单车违停等问题,在加强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并在市区宝通路、风华路、钻石大道、汉江北路、红松路、明珠路等18条路段开展市容秩序“补短板、强弱项”行动,着力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当前城市管理相对粗放、作业不精、管理不细的问题。
依法促进文明创建。按照《襄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开展城市环境大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举措,按照“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要求,加强管理、执法、服务力度,着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城市管理法治环境。进一步强化对拆迁区、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收储地、“插花地”等区域和废旧回收、夜市摊点等卫生死角区域整治情况的检查考评,把跟踪问效融入执法管理全过程。
依法推进垃圾分类。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规定,从3月1日起在市区28个居民小区试点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11月30日前完成100个垃圾分类示范投放收集点建设工作;到2022年底,市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处”体系基本建成,逐步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同时,以有力监督强化制度执行,定期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安全检查和环境监测,督促运营单位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污染控制标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依法强化渣土监管。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襄阳市城市建筑垃圾治理条例》《襄阳市城管执法委关于规范市区拆迁施工申报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制度要求,强化拆迁工作监管,督促拆迁单位在施工作业前制定、报备扬尘管控方案,拆迁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扬尘污染防治标准,拆除的建筑垃圾做好覆盖并及时清运处置。同时,依法加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车辆监管,落实工程项目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备案要求,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混投、混运、混处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强化信用信息管理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
依法治理违法建设。深入推行共治共享理念,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襄阳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普法宣传,引导居民主动参与老旧小区违法建设整治,助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组织专班对老旧小区逐一进行现场排查,梳理形成拆违任务清单和配套拆除方案。对已经完成拆违任务的老旧小区进行综合评审,有序推进市区无违建小区创建工作,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查违控违工作的社会氛围,增强广大市民依法防控违建的法治意识。(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