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将垃圾分类纳入“开学第一课”

2022-02-24 15:02:15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为切实发挥教育系统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期,襄阳市组织各地教育机构在2022年春季开学之际,将垃圾分类纳入“开学第一课”,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2月16日以来,各城区城管部门积极联合社区组建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队伍,在市四十六中小学部、王寨小学、晨光小学、海容小学、米庄小学、王河小学、长虹路小学、贝尔书香幼儿园等20余家教育机构,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知识问答、手抄报、黑板报、学生创意作品展、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春季开学第一天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课。

活动从“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小游戏”等环节展开,看着生动的图片,听着各城区垃圾分类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娓娓道来的一个个关于垃圾分类的案例,孩子们逐渐明白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向学生们发放了《襄阳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通过播放动画短片、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等方法,引导师生深入了解生活垃圾分类;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能够学会垃圾分类,工作人员更是巧妙地将垃圾分类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每个孩子形象地理解垃圾该如何分类;在有奖问答环节,老师把孩子们领到垃圾分类亭旁,通过比赛和互动抢答的形式,进行合作式的“垃圾”分类投放,并把垃圾分类的宣传布袋、垃圾袋和文具作为礼品奖励给大家;同时,工作人员还给同学们布置了特殊的家庭作业,请他们将《襄阳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带回家,向父母宣讲,向家人传递“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活动在全体师生的集体宣誓:“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共建美丽襄阳!”中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校、家庭、社会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

近年来,襄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逐步探索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范围,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系统治理,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截至2021年底,襄阳市区公共机构和企业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已达100%,已在市区1810个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已达90.27%,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在35%以上;全市升级改造垃圾分类收集点360个,创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0个,其中4个社区获评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9个;市区1670余台分类运输车辆已统一分类运输标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区已建成大件垃圾处理站2座、垃圾分类分拣中心3个、集中式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5个、分布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0余处,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86吨/日,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下一步,襄阳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不分类不收运”的相关要求,通过全方位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认同度和参与度,让生活垃圾分类这一观念深入人心;3月1日至6月1日,将选取部分居民小区作为试点,实施强制分类,严格落实“不分类不收运”;自6月1日起,市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强制分类,并加强全流程监管,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贡献力量。(王锐,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