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保康:让市民当“主角” 市民给城管“点赞”

2021-11-17 11:19:48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隆冬时节,走在保康城区大街小巷,环境整洁有序,绿树花草随处可见。满脸笑容的市民,从心底感受到这座县城的美好、亮丽。生活美好的背后,离不开城管人的默默付出和辛勤汗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重要指示精神,保康城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城市管理作为民心工程,突出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创新,树立“大城管”,以城为家,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打造“美丽繁荣、和谐幸福”保康。

齐抓共管,让市民当主角

保康城管融合城市治理平台,全民参与城管志愿者、物业联盟等共商共治城管数字化平台,发动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治理,围绕城市管理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和城市品质提升、广泛增进共识;结合“门前三保”,全面推行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店长和全民城管促进等;广泛征集民意,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数字化城管“智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暴露垃圾等8项城管多发违章行为自动抓拍,取证立案,形成“非接触式执法”新模式;城管队员、公安交警静态车辆乱停乱放的处理……管理模式和手段的创新,使得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责任具体化、让市民当主角。

县城亮丽,让市民安心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保康城管打头阵,当先锋,率先推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深化精细保洁。将城区统一标准一体化保洁,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城市一体化综合保洁模式;提升夜景魅力,将“山、泉、河、城”等自然禀赋和保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打造节约、集约的高品质夜景亮化,“保康楚文化”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治理“三小一堆”,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以“小公厕”服务“大民生”;实施“照亮回家路”工程,照亮道路更照亮民心;出台《保康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措施》,举全县之力动员全社会推进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店垭镇、刘家坪村垃圾分类做法在全省示范推广“无违建街(镇)”建设;打造11条精细化管理示范道路;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力“无废县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康城管正在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让市民安心居住。

文明执法,市民点赞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保康城管品牌日益叫响的背后,是城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城管文化,打造文化城管,印发《城管文化手册》提升保康城管文化素养。尤其是近年来,县城管执法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三比三强”作风大整改为抓手,坚持马上就办、马路办公,叫响“克服一般化、工作创一流”,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城管铁军,各项成效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三比三强”作风大整改的做法,受到群众认可。依托“支部的圆桌会议”,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施工企业以及投诉群众,以会商式执法方式,疏堵点、破难点,化解夜间施工扰民、渣土扬尘、施工占道等矛盾问题,与市民群众零距离交朋友,把城管工作真正做到市民家里去、做到群众心坎上、文明执法受市民点赞。

当好“管家”,市民满意

城市是一个多元共同体,管理好一座城市,不是城管一家的“独角戏”,应是多个单位的“大合唱”。近年来,保康围绕构建“大城管”和城区治理共同体,按照“目之所及皆应有人管”的原则,针对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问题难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管理现象,县城管委对各单位、各部门职责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优化和完善,调整充实城管委成员单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协调、指挥、督办、考评作用,理顺部门关系,促进资源整合。借助这一平台,县城管执法局先后组织开展了系列重大行动,以实际成效检验了“大管家”的作用。对300多个城市“窨井盖”进行逐一“验身体检”和专项整治,守护好群众“脚下的安全”群策群力推动垃圾分类,努力将“新时尚”变为“新日常”;策划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开展“十大整治行动”,明确任务分工推进落实;全面整改城市管理领域问题……现在,这座城市有了名副其实的“大管家”,机构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运行更加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得到了市民满意。

“日日思楚故乡里,有心长做保康人”。保康县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国平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城市的大管家、市民的好家政,运用城市美学理念,为市民群众创造美丽繁荣和谐幸福保康作出城管贡献。”当下的保康,迎来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有温度、有品位的保康城管人,正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实现新跨越。(万承权、曾柏菡、李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