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国产止水带首次成功应用于沉管隧道工程

2021-11-01 17:15:0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滴水不漏  国际领先

国产止水带首次成功应用于沉管隧道工程

深秋时节,千里汉江波涛涌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犹酣。

11月1日,笔者在襄阳市东西轴线鱼过汉江隧道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E2管节对接,水面安装调试拉合千斤顶,水下擦拭GINA止水带上的沉积物……长达百米、重逾万吨的沉管,被一节节沉入江中,实现精准对接。

襄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同志兴奋地介绍,沉管连接“滴水不漏”,不仅标志着国产止水带首次应用沉管隧道工程喜获成功,也真正实现了沉管隧道全产业链的“国产药方”。

时间回塑到2018年10月,伟大的世纪性工程、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成功通车。同时,在湖北襄阳市汉江之上,一条长达1.01公里沉管过江隧道开工。

“止水带一直依赖进口,我们要展开实验攻关,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承建单位中交二航局项目总工程师孙晓伟和工友们掷地有声,要在襄阳完成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中未完成的使命,打造中国首条全产业链国产化沉管隧道。

沉管隧道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是把一节节预制箱状混凝土管沉放水底,拼接连成一条通道。襄阳汉江沉管隧道沉管之间需用仅27公分厚的止水带粘合,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止水带就像保温杯密封圈,通过天然橡胶高弹性和压缩变形的特点,保证沉管隧道百年寿命。

止水带压缩量是考察沉管隧道能否实现永久密封的核心数值,受胶料的硫化程度、最小水密封压缩量、100年应力松弛量、管节温度位移、地震位移等多因素影响,其计算方法和经验取值是技术团队攻克的难点。孙晓伟和团队日以继夜地开展技术攻关,从试验和建模入手,可是10多轮试验下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每次试验失败都意味着我们离成功更进了一步。”孙晓伟安慰大家。终于,在不久前的第23轮试验过后,技术团队有了新发现,将硫化程度计算和硫化仿真分析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国产止水带硫化参数的精准设计。

随着中国国产止水带首次成功应用于沉管隧道工程,国际桥梁同行深深为中国创造所折服,第一时间发文表示祝贺,主动承认中国止水带的产品应力松弛、压缩性能和水密封、平均衰减率等验证结果均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处于世界领先平。(孟荣、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