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襄阳正文

襄阳:持续推进“两改一增” 助力“美丽襄阳”建设

2020-10-30 11:27:09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大力推进“两改一增”(老旧小区改造和“搓板路”改造,在“两改”区域增加绿量,推动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补齐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较低的短板),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推动“美丽襄阳”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要求,充分运用“党建+共同缔造”理念,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社会治理创新融合,在工作组织、项目建设、长效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以基础民生问题为导向,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老旧小区改造路径。2019年11月26日,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推进培训班在襄阳举行。2019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栏目报道了襄阳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案。襄阳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于2019年正式启动。前期,该市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调查专班,历时3个月,对全市住宅小区进行了全面排查调研,先后走访各类小区近千个,在充分听取小区内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小区实际,进一步甄别、梳理,最终确定将市区666个老旧小区纳入本轮改造计划,并针对各小区不同情况,制定三年改造方案,分批分期组织实施。市级组织编制了《襄阳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规划后建设、先功能后景观、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具体内容及标准要求予以明确和指导,保证老旧小区总体改造质量。截至目前,累计投资5.24亿元,已完成150个老旧小区改造,正在改造150个。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多方联动的体制机制。坚持高位推进,襄阳市政府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强力推进,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市直相关部门和各管线单位协同进行方案设计和改造实施。各县(市、区)比照市级标准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市、区、街道(乡镇)、社区、业委会、居民六级联动,形成“市级筹划指导、区级统筹负责、街道(乡镇)社区实施、居民自治参与”的工作格局。针对乱搭乱建、“蜘蛛网”、资金保障等问题,分别组建了拆违、“蜘蛛网”管线整治、资金保障和改造督查工作专班,分别由市城管执法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和市政府政务督查室牵头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拆除老旧小区内违建4299间约10.25万平方米,整治“蜘蛛网”管线128.1公里,申请到位中央补助资金4.86亿元。同时,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责任包保机制,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四大家”领导分别联系1至2个老旧小区,及时督办协调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补齐群众关切的民生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造理念,改造前,做到立项问需于民,坚持居民自愿的原则,改不改由群众说了算,优先将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参与度高、违建拆除情况好、物业费缴纳比例高的小区纳入改造;改造中,充分问计于民,将过去的“政府配餐”变为“群众点菜”,通过居民征集意见会、“小板凳”会议、宣传栏、倡议书、居民代表座谈会、微信群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小区内群众的意见,优先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消防安全、安全防范、屋面渗漏、车辆停放、出行便利等民生问题纳入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使老旧小区改造做到接地气、合民意。截至目前,共改造给排水及燃气等地下管道107.3公里,硬化刷黑路面50.93万平方米,划设停车位7175个,美化围墙43.2公里,新增绿化及室外公共休闲空间5.8万平方米、公共活动用房5100平方米、门禁道闸458个、视频监控摄像头1357个,更换路灯2672盏,惠及1486栋居民楼约16万居民。

四是突出党建引领,形成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为保障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果能够守得住、管长远,建立了以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为主、“党建+居民自管”为辅、产权单位管理为过渡、社区保障性管理为补充的多元化物业管理模式,并结合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组织“三方联动、多元共治”机制,通过整合小区各类党员群体,实现组织联建,设立“居民议事角”、建设居民活动室等,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在政府与社会、居民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激活并引导各类资金等要素不断向老旧小区聚集,帮助居民根据小区实际选择相适应的物业管理模式,做到每个小区有人管,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后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如,樊城区立业小区在改造拆违工作中充分体现党员旗帜作用,由小区党员带头先拆,带动居民自拆,改造结束后,在社区居委会指导下由业主委员会选聘了物业服务企业入驻小区,并通过鼓励党员担任单元长、楼栋长,带头参与小区事务,通过党员示范作用,激发小区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热情,实现了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三方共治”。

“搓板路”改造情况

2020年,襄阳将卧龙大道整治工程、襄阳大道维修改造工程和襄隆路改造工程确定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我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项目征迁、招投标和施工进度。对因征地拆迁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的项目,每周组织各城区召开专题协调督办会,逐一研究解决问题,督办推进进度。同时,市财政采取预拨方式兑现征拆资金,打消了被征迁群众的顾虑,极大的加快了征迁进程。其中,卧龙大道整治工程北起邓城大道,南至卧龙大桥,长约5550米,宽60米,主要对现状路面进行整治,总投资约7000万元,已于2020年8月份完工。襄阳大道维修改造工程南起邓城大道,北至机场路,长4700米,主要对道路进行维修改造,对沿线排水管道进行修复,总投资约3600万元,项目正处于招标阶段,预计10月底之前完成招标,12月底完工。襄隆路项目东起轴承一路,西至大学路,长约4.7公里,宽60米,主要对现状车行道局部基础加强、车行道面层整治,总投资约60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20年6月15日开工,项目总体形象进度达80%,预计2020年底完工。

城市增绿情况

深入实施“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着力营造“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城市生态格局,擦亮生态底色。截至2019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9%,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5%)的要求。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对标城市园林绿化Ⅰ级标准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组织编制《襄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规划见绿、见缝插绿、协力植绿、留白增绿、拆违透绿”等多种方式挖潜增绿,拓展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绿色公共空间,建设“小、多、匀”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提高园林绿地空间分布的系统性与均衡性。目前,该方案已完成初稿编制,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组织编制《襄阳市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导则》,针对道路绿化存在的路权失衡、功能错位、设计僵化、结构失衡、文化缺失等问题,通过整体把控、功能复合、景观塑造、文化传承等理念,实现系统重构、生活重构、业态重构、场地重构,最终实现从主要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从强调交通效能向促进街道与街区融合发展转变。

二是全力植绿补绿。增园添绿。相继完成了阳光游园、襄阳北高速出入口游园、清河路与大庆路交叉口游园、丹江路与大庆路交叉口游园等16个游园和鱼梁洲绿洲大道五桥互通景观绿化、星光大道绿化、滨江路东延伸段道路绿化等多个道路景观带绿化项目,新增绿化面积约340公顷。丹江路游园、樊宛公园、水淹七军公园、庞公遗址公园、邓城遗址公园、普陀沟公园、汉唐公园、连山湖公园等一大批公园游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中;见缝插绿。在老旧小区改造、“搓板路”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统筹实施绿化补植和提升工程,确保改造后绿量增加、质量提升;持续推进裸土还绿,在卧龙大道等7条道路行道树树穴种植地被植物近1万平方米,在市区道路、公园、广场、街头游园等公共绿地种植麦冬等植物约11万平方米,解决“因裸致脏、由露扬尘”问题;拆墙透绿。为实现道路景观与庭院绿化有机结合,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与公共绿地齐头并进,从2018年开始,襄阳市政府组织实施“拆墙透绿和美化庭院”三年行动,计划拆除主城区673个单位庭院约72公里围墙。截至目前,已拆除围墙64.8公里,新增绿地面积7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三是加强绿化管理。强化法治保障,组织起草《襄阳市城市绿化条例》,从立法层面对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进行了规定。该条例已作为2021年立法计划建议项目报市人大。组织起草《襄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城市绿线的划定、城市绿地的复合利用,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审查、建设监管、竣工验收、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襄阳城市绿化管理体系。目前已征求各单位及公众意见,正在进行修改完善。严格监管执法,制发了《襄阳市绿化修剪、砍伐、移植、占用管理暂行规定》,构建审批、执法、监管衔接规范的联动机制,加强市区园林绿化网格化管理,强化审批对接与批后监管,加大园林绿化监察力度,最大限度保护绿化建设成果。2020年截至目前,查处违规乱砍乱伐事件19起,3542小区、车城广场点位等私自损绿占绿问题得到及时恢复。

城市建设管理关系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一步,襄阳市将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系统思维,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步推动与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加装电梯、社区养老、抚幼、家政、助餐等配套服务完善,不断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化格局,贯彻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加快推进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善城市绿地整体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广场和游园绿地建设,凸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通过改造、新建一系列专类公园、口袋公园,丰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快外环线防护绿带建设,形成连续的城市外围生态绿化带,加快主要骨架路网绿化建设,完善长虹路、邓城大道、东津大道和檀溪路围合的城市绿环建设,通过沿线景观绿化带和局部公园广场的点缀,串联中心城区主要绿化节点,逐步形成“一心两环、四楔多廊”的绿地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