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仙桃正文

仙桃:便民疏导点情暖小商贩

2020-09-25 09:58:10 |  湖北日报 | 

9月18日下午,仙桃市云飞大东门建材市场旁一废旧厂区内,一个个小商贩陆续前来,支起摊点。

33岁的杨志刚和妻子孙芬刚摆上新卤好的酱猪手、鸭翅根,四溢的卤香就招来几位顾客。先尝后买,生意好的时候,夫妻俩一天出摊几小时,就可以卖掉上千元卤菜。

“疫情过后,出去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杨志刚家在长埫口镇石剅村,儿子6岁,刚上小学,“摆个摊,既能维持生计,又方便照顾孩子。”

据悉,仙桃市区共有16个便民疏导点,按季节发布“瓜果地图”,为诸多农户解决自产自销的难题,并方便市民购买时令果蔬。今年疫情后,在武商广商、沔阳公园广场、汉江大堤等地带,“夜经济”点亮城市夜空,活力迸发。

云飞大东门建材市场是仙桃今年新设立的便民疏导点,位于城乡结合部。之前,紧邻建材市场的“马路市场”,流动商贩沿街叫卖、占道经营,既是市容秩序的堵点,也不利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

今年6月,仙桃市城管执法局与云飞大东门建材市场负责人沟通协调,出动推土机,将市场东边的厂区院子,整理出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开阔空地,设置为便民疏导点。该便民疏导点最多时有60多个摊位,大多是周边自产自销的菜农,以及部分肉贩、鱼贩。

对流动商贩温情相待,在仙桃已是“约定俗成”。

早在2015年,为解决季节性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仙桃城管在体育广场北侧设置便民疏导点。5年来,该便民疏导点一以贯之地兼具“市容”与“繁荣”。

一场秋雨,淅淅沥沥。清一色的红色雨棚,整齐划一的摊点围挡,新鲜上市的葡萄、梨子、莲蓬摆成“方阵”,美观又有序。

每天清晨6时半,66岁的晏锦华和老伴柴伏姣准时出摊,开始新一天的期待。晏锦华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多年来的医药费已花去五六十万元。为了生计,老两口拉起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卖炒货和水果。

了解到晏锦华的特殊情况,城管主动上门,将他们的流动摊点请到便民疏导点。

“没有收过一分钱的摊位费。”晏锦华坦言,疏导点好比小商小贩的“家”,在这个“家”里,既安心又舒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垃圾自己清理带走。”玉米摊主李继勤一晚上卖掉600根玉米棒,玉米皮装了满满3个蛇皮袋,“守规矩,生意才能做得长久。”崔逾瑜、谢伯康

记者手记

用温情留住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曾几何时,这烟火气竟“搭上”油烟、噪音和垃圾,有时甚至“搭上”城管与商贩的冲突。

一方面,人们希望城市安静、干净;另一方面,小商小贩要谋生、市民要消费。如何兼顾“市容”与“繁荣”,的确颇费思量。

仙桃在市区设立16个便民疏导点,小商贩只要报相关部门备案,签订《遵规守矩承诺书》,即可在规范场所、规范准则中守法经营、文明经营。这样做,商贩舒心经营、市民省心购物,城市管理者也不再“执法难”。

在城市划定区域、开辟空间,“宽容”马路市场,“松绑”流动经营,不是城市管理的退守缺位,而是社会治理的提档升级。

这恰恰是一座城市应有的温情和烟火气。(崔逾瑜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9月25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