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垃圾分类渐成城乡居民习惯
智能扫码称重 积分兑换礼品
垃圾分类渐成城乡居民习惯
“2分盐一袋,8分镰刀一把,6分香醋一瓶,5分香皂一块……”6月19日,记者走进仙桃市三伏潭镇栗林嘴村垃圾分类站,墙上张贴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信息表,每户居民的姓名、每月积分情况、兑换商品情况一览无余。
村民荣延堂是积分“大户”,从年初开始,他每月少则两分,多则六分,一点一滴,不断增加着积分存折的厚度。
在三伏潭镇李台村,李严福清点着从村民处兑换来的塑料瓶、硬纸板,准备拉去废品回收站。今年,李台村推行垃圾分类,按单价高于市场价1毛的标准积分,积分到达一定额度,就能兑换洗衣粉、毛巾、牙刷等相应价值的生活用品。
以积分兑换制推动垃圾分类,激发了村民参与积极性。今年,仙桃市住建局在环排湖沿线21个村推广垃圾分类,在村民屋前和村组固定地点安放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引导村民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同时配套建立沤肥池,将厨余垃圾发酵回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积分制也在城区推广。胡海林是满庭春小区居民,他兑换过卫生纸、香皂等用品。小区志愿者告诉他,当家庭积分达到一定程度,他还可以兑换洗抽油烟机服务。
相较于农村的“手工操作”,满庭春的垃圾分类充满科技感:扫码免费领取垃圾袋;垃圾袋上有专属分类二维码,能溯源投放;扔塑料瓶、旧纸箱时自动称重并开箱,投递无误后可生成积分;厨余垃圾有专袋,垃圾袋能降解……
依托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行智能化垃圾分类,满庭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配备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智能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三台智能设备和30套分类垃圾桶。“要把垃圾分类做实做细,引导成为更多城乡居民的生活习惯。”仙桃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崔逾瑜、樊碧波)
来源:湖北日报(2019年6月25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