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实行市场化运营 全面提升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水平
为抓好园林精细化养护管理,助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自2023年1月以来,咸宁市按照“建管分离,管养分离”的要求,全面推行园林养护市场化管理,将中心城区绿地分为9个管理片区承包给第三方市场化公司,做到政企联合、各尽其职,有效推动我市园林绿化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坚持规范导向,健全标准体系。一是健全行业规范。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出台《咸宁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咸宁市城市行道树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试行版)》、《咸宁市园林绿化养护月历》,为园林植物种植及养护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建立考核标准。制定《咸宁市城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城市园林绿地管理考核标准》(试行),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包含6大类的41项指标,每月对城区园林绿化9大片区进行养护考核。三是创新管理方法。实施片区化管理,落实分级管理责任,每个片区任职两位管理人员,每两个片区任职一个片长负责人,完善纵向贯通到底,横向覆盖到边的管养机制,吹响新一轮园林管理的“号角”。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考核管理。一是加强巡查考核。按照《咸宁市城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考核要求,利用“日常不定期巡查+月度集中考核”的方式,以点带面,沿途抓盲点,发现薄弱环节,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协调解决在一线,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地管理水平。二是瞄准重点考核。从“浅观感”到“深品质”,按照“一月一重点”的要求,开展专项行动,逐步解决垃圾落叶、枯枝死树、无效支撑等问题,打造更多园林景观精品。经统计,2023年1月至7月集中考核共发现1128类问题,所有问题已按当即要求全部整改完毕。三是注重成果运用。当次考核完毕后,采取现场汇分、现场开会、现场公布的方式,面对面公布考核分数,并告知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确保公平公正透明,充分调动市场化公司积极性,形成拼学赶超的氛围。
坚持目标导向,形成长效机制。一是正向激励激发干劲。6月份,市园林绿化中心印发《咸宁市城区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公司月度奖励与年终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筹措100万余元作为年底奖励资金,分为四个等次对市场化公司进行考核,明确每月对考核85分以上的前三名进行奖励,推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企业营收增加和园林绿化养护水平提升。二是按月兑现考核惩罚。考核扣分设定分值为2000元/分,即考核每扣除0.1分,从月度管养经费中扣减200元,扣除1分,从月度管养经费中扣减2000元,依此类推,形成强大震慑。2023年1月至7月扣除各片区养护经费共计132万余元,这些经费用于城区裸土覆绿和补栽补种。三是对标整改一抓到底。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对照标准立行立改;对集中考核发现的问题,要求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并利用日常巡查、月中回头看的方式进行督办,做到以查促改、以考促管。
坚持效果导向,提升景观品质。一是加强行道树管理。按照“景观统一、适地适树”的原则,更换城区内半截树、半头树、截杆树,清理不适宜地段的行道树,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和树体的美观度,确保景观效果。经统计,已栽植乔木2382棵,分别为城区道路公园1239棵、高新区1143棵。二是开展裸土覆绿。对部分绿地退化的裸土、缺乏管理的违规菜地等,通过清除杂草、回填种植土、铺设草皮等一系列作业,增加城市绿量,确保城区“应绿尽绿”。经统计,裸土补栽各类苗木17.5万平方米,铺设草坪近2万平方米,播撒草籽10.5万平方米。三是推进花化彩化。及时更换地栽时花,加强现有开花植物管养,做好节假日和重要节点摆花等工作,已栽植花化植物30万株,为咸宁绿的底色绘出五彩缤纷的生态图景。(张冰、冯艳、王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