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坚持全链条闭环管理 打造垃圾分类“咸宁模式
近年来,我委紧扣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大环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前端分类精准化、中端运输规范化、末端处理多元化、监督考核常态化”的全链条体系,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咸宁模式”,6月27日全省垃圾分类现场会在咸宁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前端分类精准化。一是合理设置垃圾分类设施。根据全市小区户数、楼栋布局设置生活垃圾分类亭或集中分类收集点。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咸宁市城市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小区垃圾分类亭配置数量、建设要求和规格,撤除小区内的垃圾勾臂箱,统一垃圾分类亭的建设标准。充分征求小区居民意见,与物业、社区、小区居民组织协调会议300余次,确保分类亭建设选址科学、布局合理、便民人性化。如:对书台街片区、桂花城片区、碧桂园片区等大型居住片区的垃圾分类亭建设,多次开展动工前和动工期间的居民意见征求和协调工作。二是实现分类设施全覆盖。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覆盖工作,在书苑小区、福星城等小区建成29个“好嘞垃圾分类亭”,内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智能箱,具有扫码开箱和统计投放物重量的功能;在市城区部分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建设了四分类垃圾分类亭39座;在3个街道办事处的各小区内建设有遮雨、有地面硬化、有排水的垃圾分类亭826个;对29个示范小区的集点垃圾分类点进行“撤桶并亭”,升级改造150座“五有”分类亭。截至目前,市城区共建设垃圾分类亭1074个,集中分类投放点291个,基本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覆盖。三是创新垃圾精准分类模式。城区探索“一桶两箱三减量”工作法,即每户设置“厨余垃圾小绿桶”,用“两箱”(可回收物箱和有害垃圾箱)替换240L垃圾桶,箱体上标志清晰,加注投放物类文字,箱体顶部开口,解决较大件投放问题,减少垃圾桶点位、配分类减量员、引导居民减量投放。目前,该工作法在金叶小区、和谐小区、三胜首府、福星城小区等小区推行效果显著,得到省住建厅充分肯定。今年6月起,市垃圾分类专班督促指导咸安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对新宁小区、松苑小区、金源小区、五十套小区、育才小区、宏宇小区等小区复制推广“一桶两箱三减量”工作法,再创建2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中端运输规范化。一方面新增购置运输车辆。督促第三方公司加大对垃圾分类运输设施的投入,在每年用于更新、购置垃圾分类设施设备650万元中列支专项资金购买其他垃圾挂桶车和厨余垃圾车,今年预计新增购买10辆其他垃圾挂桶车和2辆厨余垃圾车,目前,城区共有其他垃圾车71辆、厨余垃圾车13辆,均按照国标进行车身涂装,统一车身分类标识和颜色,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提供强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健全分类运输网络。实施撤桶并点活动,将城区主干道临街面的勾臂箱、板车全部撤除,换为分类垃圾桶,安排其他垃圾挂桶车在主次干道临街面、29个示范小区、创建中的2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进行收运,根据小区日产生的其他垃圾量,一天上门收运1-2次;各餐饮经营单位、食堂、大型农贸市场、商超的餐厨垃圾和2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厨余垃圾,由市城发环保餐厨有限公司进行收运,7台厨余垃圾车分5条线路,定时定点将厨余垃圾(餐厨垃圾)运送至餐厨垃圾处理中心,14辆电动厨余垃圾车收运高新区企业、部分学校食堂的厨余垃圾至各地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置站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分类运输、日产日清;各小区、单位收集到的有害垃圾,每季度由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处理规模100吨/日)上门收运处理;市城区各小区、单位收集到的各类可回收物,由129个废品回收站分拣后再进行资源化利用。
末端处理多元化。目前,市城区先后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渗滤液预处理中心1座、污泥处置中心1座、建筑垃圾处理中心1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1座等。一是其他垃圾处理。咸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目前,日收运处理城区其他垃圾500吨左右(含咸安乡镇生活垃圾)。二是餐厨垃圾处理。2021年城区建成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处理规模100吨/日),在稳步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式处理的基础上,试点探索餐厨垃圾分散式处理,目前,集中式和就地式处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70吨/日;三是有害垃圾处理。由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运往总部进行无害化处理。拥有14辆专业有害垃圾收集车辆,日收集处理有害垃圾100吨。四是可回收物利用。市城区物业公司、单位、居民分拣出的可回收物送往市城区129个废品收购站(点)分拣后,再送往市城区正规的再生资源公司资源化利用(湖北正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湖北万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咸宁市拟投资8.99亿元,在城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分选、再利用及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该项目已进入征地选址工作阶段。
监督考核常态化。2022年,印发《关于市场化运作综合考核方案(试行)》的通知,对市场化运作的车辆运输和示范小区的分类运输作业实行“3+1”定期或不定期暗访和明查,每月度通报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市场化运作公司的支付经费挂钩,倒逼市场化公司规范化分类运输;持续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提质”大行动,全面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增加垃圾清运频次,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开展。(张冰、冯阳)
前端分类精准化。一是合理设置垃圾分类设施。根据全市小区户数、楼栋布局设置生活垃圾分类亭或集中分类收集点。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咸宁市城市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小区垃圾分类亭配置数量、建设要求和规格,撤除小区内的垃圾勾臂箱,统一垃圾分类亭的建设标准。充分征求小区居民意见,与物业、社区、小区居民组织协调会议300余次,确保分类亭建设选址科学、布局合理、便民人性化。如:对书台街片区、桂花城片区、碧桂园片区等大型居住片区的垃圾分类亭建设,多次开展动工前和动工期间的居民意见征求和协调工作。二是实现分类设施全覆盖。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覆盖工作,在书苑小区、福星城等小区建成29个“好嘞垃圾分类亭”,内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智能箱,具有扫码开箱和统计投放物重量的功能;在市城区部分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建设了四分类垃圾分类亭39座;在3个街道办事处的各小区内建设有遮雨、有地面硬化、有排水的垃圾分类亭826个;对29个示范小区的集点垃圾分类点进行“撤桶并亭”,升级改造150座“五有”分类亭。截至目前,市城区共建设垃圾分类亭1074个,集中分类投放点291个,基本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覆盖。三是创新垃圾精准分类模式。城区探索“一桶两箱三减量”工作法,即每户设置“厨余垃圾小绿桶”,用“两箱”(可回收物箱和有害垃圾箱)替换240L垃圾桶,箱体上标志清晰,加注投放物类文字,箱体顶部开口,解决较大件投放问题,减少垃圾桶点位、配分类减量员、引导居民减量投放。目前,该工作法在金叶小区、和谐小区、三胜首府、福星城小区等小区推行效果显著,得到省住建厅充分肯定。今年6月起,市垃圾分类专班督促指导咸安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对新宁小区、松苑小区、金源小区、五十套小区、育才小区、宏宇小区等小区复制推广“一桶两箱三减量”工作法,再创建2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中端运输规范化。一方面新增购置运输车辆。督促第三方公司加大对垃圾分类运输设施的投入,在每年用于更新、购置垃圾分类设施设备650万元中列支专项资金购买其他垃圾挂桶车和厨余垃圾车,今年预计新增购买10辆其他垃圾挂桶车和2辆厨余垃圾车,目前,城区共有其他垃圾车71辆、厨余垃圾车13辆,均按照国标进行车身涂装,统一车身分类标识和颜色,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提供强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健全分类运输网络。实施撤桶并点活动,将城区主干道临街面的勾臂箱、板车全部撤除,换为分类垃圾桶,安排其他垃圾挂桶车在主次干道临街面、29个示范小区、创建中的2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进行收运,根据小区日产生的其他垃圾量,一天上门收运1-2次;各餐饮经营单位、食堂、大型农贸市场、商超的餐厨垃圾和2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厨余垃圾,由市城发环保餐厨有限公司进行收运,7台厨余垃圾车分5条线路,定时定点将厨余垃圾(餐厨垃圾)运送至餐厨垃圾处理中心,14辆电动厨余垃圾车收运高新区企业、部分学校食堂的厨余垃圾至各地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置站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分类运输、日产日清;各小区、单位收集到的有害垃圾,每季度由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处理规模100吨/日)上门收运处理;市城区各小区、单位收集到的各类可回收物,由129个废品回收站分拣后再进行资源化利用。
末端处理多元化。目前,市城区先后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渗滤液预处理中心1座、污泥处置中心1座、建筑垃圾处理中心1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1座等。一是其他垃圾处理。咸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目前,日收运处理城区其他垃圾500吨左右(含咸安乡镇生活垃圾)。二是餐厨垃圾处理。2021年城区建成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处理规模100吨/日),在稳步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式处理的基础上,试点探索餐厨垃圾分散式处理,目前,集中式和就地式处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70吨/日;三是有害垃圾处理。由湖北汇楚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运往总部进行无害化处理。拥有14辆专业有害垃圾收集车辆,日收集处理有害垃圾100吨。四是可回收物利用。市城区物业公司、单位、居民分拣出的可回收物送往市城区129个废品收购站(点)分拣后,再送往市城区正规的再生资源公司资源化利用(湖北正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湖北万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咸宁市拟投资8.99亿元,在城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分选、再利用及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该项目已进入征地选址工作阶段。
监督考核常态化。2022年,印发《关于市场化运作综合考核方案(试行)》的通知,对市场化运作的车辆运输和示范小区的分类运输作业实行“3+1”定期或不定期暗访和明查,每月度通报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市场化运作公司的支付经费挂钩,倒逼市场化公司规范化分类运输;持续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提质”大行动,全面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增加垃圾清运频次,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开展。(张冰、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