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全省第二!
日前,湖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3年全省第一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暗访考评情况,咸宁市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名第二。
2023年5月至6月,省住建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了第一轮暗访。考评结果显示,武汉市(95.6分)、咸宁市(95.5分)、潜江市(95.0分)分列全省前三。
近年来,该市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着力优化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三大环节,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全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具体来说,咸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农户分类精准化。该市统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实行“四分法”(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精细化分类,在全市农村推行“一坑两桶三上门”分类收集模式。
“一坑”:农户将易腐垃圾在屋后田间挖坑沤肥,实现就地资源化利用;“两桶”:农户自备两个垃圾桶,分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三上门”:保洁员定期定时上门分类收集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鼓励村民“干湿要分离,能卖拿去卖”,利用废旧塑料袋收集可回收物。
同时,行政村设置了一个占地面积不宜小于20㎡生活垃圾收集站(房),具备垃圾分拣和回收网点功能,存储有害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并满足投放需求,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
二是分类保洁常态化。在农户集中居住区域,按照“每个自然村至少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保洁员,定时定点上门收集。
同时,将垃圾分类与日常清扫保洁工作进行融合,理顺运行模式,统一管理队伍,保洁员既是垃圾分类员,又是宣传员、督导员,在日常保洁的同时上门收集村民生活垃圾,解决分类工作难以持续、清扫保洁和垃圾分类重复投入等问题。
三是分类运输规范化。每个乡镇建立垃圾中转站,在对服务区域、人口和垃圾产生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和配置车辆,配备专职管理员,对入站生活垃圾实行二次分拣,杜绝混收、混装、混运。
村组收集的低值可回收物预约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回收卖钱,用于补贴农村保洁员;有害垃圾统一由湖北汇楚危废处置中心上门收集处置。
四是末端处置布局科学化。在“四分法”精确分类的基础上,该市科学布局末端处置站点。目前,建有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可日处理其他垃圾2385吨。
咸安区(市直)、赤壁市、通城县、崇阳县其他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嘉鱼县、通山县以卫生填埋为主,外运焚烧发电为辅,较好地保障了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需求。(邓迢迢、程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