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决策共谋汇民意 同心共建古村落

2023-06-25 16:27:53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开展以来,咸宁市通山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改善古建筑修缮、古村落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等事项,共同商量解决了“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了从“政府干”到“一起干”、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村湾事”变“自己事”的“蜕变”,13个中国传统村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以“谋”为先,让每一项决策都充分听取民意

“宝石公馆是我们几代人的记忆,再不修缮保护就倒塌了”“平时污水都直排到河里,对河道污染很大,需要建设一个污水处理设施”“我觉得我们村湾的房屋风貌应该统一一下”在传统村落示范工作屋场会上村民们议论道。

前期示范规划期间,咸宁市通山县住建局联合乡镇政府、规划设计公司,依托村委会与村湾理事会,召开传统村落示范工作屋场会,为村民提供建议献策的“舞台”,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建言添智。据统计,通山县13个中国传统村落先后召开50余次屋场连心会,收集汇总村民意见160余条。经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后,33条意见列入了项目清单,获得群众一致“点赞”。

以“干”为重,让每一个项目都凝聚村民汗水

“在外上班的孩子们都很想吃家乡的红薯粉丝,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咧,外面买不到的,能不能专门弄块地方给我们制作红薯粉丝呢?”南林桥镇石门村老党员徐志英在屋场连心会提出,“大家轮流使用,就不会弄得到处脏兮兮的了。”这个想法得到了在场大部分村民的认同:“最好是在长夏畈玉带河边上,搭个过滤台,挖了红薯可以直接搬过去洗磨晒一条龙,省了搬运的功夫。”“有道理,要不再弄个灶台,直接在那做成粉丝再拿回来晾干,更方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张共享红薯粉丝制作台的蓝图渐渐清晰起来。党员徐志英带头捐资出力,村民主动投工投劳,不到一个星期完成了土地硬化、过滤台、灶台的搭建等工作。

咸宁市通山县将“干部端菜”转变为“群众点菜”“一起做菜”,让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也让在外的游子留住了舌尖上的美味,记住了乡愁。据悉,石门村长夏畈古村落和活化利用工作,累计筹集社会资金100余万元,发展的“传统村落+农旅”新模式,带动了村民创业,打造了石板长街、民俗文化陈列馆,豆制品加工坊、农家院、四季采摘、荷花繁育、电商带货等产业项目30余个,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农旅综合收入约200万。

以“治”为要,让每一个村民都当村湾的主人

“古民居是老辈留给我们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在外经商的江源村村民王定钊说,“现在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成员已发展到近100人,村里的年轻人也深受感动,自愿捐出了家中珍藏的牌匾或老物件,许多古民居产权人自愿将自家的老屋连带产权统一交给理事会管理。”

古民居能够重现往昔风貌,离不开古村落村民的自发保护,离不开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截至目前,全县13个传统村落群众、乡贤已累计自发捐款70余万元,投工投劳970个,捐赠青石砖4千余块、瓦片石料1万5千余块,老牌匾20余块。真正做到群众来商量、集体定方案、干群齐参与,有效激发了群众共同决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阮彦杰、陈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