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建设与管理并举 着力破解城区停车难题

2023-03-24 14:40:31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2022年以来,咸宁市城管执法委围绕“打造全城一个停车场”理念,遵循“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原则,采取系统化策略、市场化方式、智能化技术,持续推进“停车难”治理,城区停车难得到明显改善。

理顺机制强化系统治理。制定出台《咸宁市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实施方案》,量化8个方面19项重点工作,分解到17个部门、各街道执法中心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出台《咸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停车位管理办法》,明确停车位权属关系,规范停车位租(售)行为,解决因地下停车位使用效率不高或者闲置不用导致小区停车难问题;出台《咸宁市城市管理条例》,将停车场建设、停车泊位供需等有关内容进行了明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咸宁市停车服务管理办法》,建立收费调节机制,规定停车收费应当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地段和不同时段,实行差别化的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调整收费后,咸宁火车站和北站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明显减少,智慧停车系统调取这两处停车场泊位周转率,由原来的66.8%提高至79.8%。

规范动静态交通秩序。一方面聚焦堵点改造,质效并重力促“行车畅”。按照“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精细设计、智慧治理、高效管控”的治堵新理念,分2年整治40个堵点,已完成27个。通过交通设施微改造、交通组织微循环等“双微改造”措施,以较少的投资、较快的速度,挖掘道路通行潜力,缓解拥堵状况另一方面深度挖潜,增加泊位供给在停车矛盾集中的商圈、医院、学校、超市、火车站、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周边,利用城区范围的空闲地、边角地、闲置土地等开发利用价值较低地块增设小微停车场,科学规划道路停车泊位,合理利用沿街建筑物退让道路空间,做到宜划尽划,2022年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完成1.5万个。城区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比例由1:0.76增长到1:0.86三是疏堵结合,优化停车秩序。深化“城警联动”机制,推行路面“网格化”勤务模式,常态化开展违停执法,实现温泉城区和咸安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和慢车道违法停车整治全面覆盖,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停车秩序。据统计,2022年共计劝离违停车辆4927台次,拖移违停车辆11522台(其中:电动、摩托车5432台,机动车1206台,共享单车4884台),发布停车红黑榜12期。

盘活资源破解停车难题。一方面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内部停车设施有余量、保证行政办公正常运行、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前提下,向服务对象免费开放停车设施,实现错时共享,盘活停车资源。鼓励商超、企业单位、居住小区(含地下停车场)、个人停车设施在符合相关政策前提下,实行错时开放、有偿使用、利益分享等方式,增加城市停车设施供给,提高停车设施使用率。截至2022年底,市城区共享开放停车泊位31662个,较上一年度增长20%。另一方面及时对接发改部门,对政府定价管理的免费停车时长进行调整,自7月15日起,市城发集团经营收费的26条道路3301个临时停车泊位及26处停车场2649个停车泊位,停车免费时长由原来的1个小时调整为30分钟,极大提高了停车泊位周转率。

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停车。咸宁市城发集团投资2306万元建成了咸宁市智慧停车系统,将全市公共停车泊位信息逐步接入“咸宁智慧停车”系统,技术上实现了无感停车、信用停车,做到一个平台智能缴费、全城通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咸宁智慧停车系统已接入共129个停车场,16196个停车泊位信息共享互通,较上一年度增长23%。“咸宁智慧停车”注册用户数达15.4万余人,较上一年度增长49.6%。

注重宣传提升文明意识。围绕强化市民“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理念,实现打造“全城一个停车场”,促进我市停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目标。2022年,市城管执法委接受市政府在线访谈2期,在湖北日报、湖北省住建厅门户网站、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云上咸宁等各类媒体发布新闻、评论共计44篇。

强化共享电单车管理。一是严管重罚。一方面建立动态考评机制,根据考评结果调整共享电单车企业分配的份额,实行末位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将共享电单车管理写入《咸宁市城市管理条例》,对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等现象不及时整改问题可以处以100元罚款。二是实行区域网格化管理,把市中心城区划分为6个网格,6家共享电单车公司各负责一个网格进行维护管理,每月一轮换,确保公平公正。三是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将城区6家共享单车企业投放情况录入监管平台,市城管执法委及市公安交警主管部门通过监管平台,实时查看城区电单车停放及运行情况,杜绝单车公司恶意套牌超份额投放、城区点位乱停乱靠等问题。四是成立共享电单车协会,通过行业自治自管,达到良性竞争、和谐发展、健康有序的效果。( 陈晓燕、李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