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推进“五个治理” 共创美好生活
2022年,咸宁市城管执法委“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绿色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城市环境。
一、全域体检,问题导向,推进系统治理
我市创新开展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工作(简称“城市月考”),采用第三方暗访考评方式对8个评价区域开展市容市貌体检,根据排名阶梯式奖惩,月月兑现。市政府每2个月召开一次“拼搏赶超”会,市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城市病”深层次问题。2022年“城市月考”第三方测评发现问题1.5万个,及时整改率100%;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派遣处置问题案件近9万件,处置率99%以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各县市区“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惠民生”,持续改善人居环境,32家城市管理成员单位空前重视案件处置率,“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共抓、延伸乡镇、全域覆盖”的“大城管”格局全面形成,全市系统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二、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
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创文”为契机,做成了一批以前一直想做而没办法做的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一是创新模式整治“飞线”。政府主导、城管统筹协调,制定了《咸宁市中心城区“飞线”治理实施方案》,采用“城发建设管道、运营商租赁”和“运营商分片包干、据实奖补、共建共享”两种模式并行推进,分3年完成100公里弱电光缆入地和560条背街小巷、720个小区“飞线”整治,以政府小投入撬动运营商管线布设大改变,还天空一片“无线”美好。二是以人为本整治城区拥堵点。问需于民、多方论证,确定分2年改造中心城区40个拥堵点,按照“精细设计、慢行优先、智慧治理、景观提升”的思路,2022年已整治拥堵点25个,在学校周边建成7条儿童友好街道。三是“全城一个停车场”缓解“停车难”。强化“停车有位、停车入位、违停必罚”,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联合交警常态化开展违停整治,公共停车泊位信息全部接入智慧停车系统,促进形成“全城一个停车场”。四是拆改并举整治城区围挡。遮丑式围挡一律拆除,主城区360处存量围挡已拆除183处,建成“四小空间”(小游园、小停车场、小广场、小运动场)34处;同时严格按围挡设置管理办法设置、改造围挡,并对部分围档进行彩绘涂鸦、美化城市。五是“三严管控”整治广告杂乱。严治违规户外广告,中心城区126根立柱广告全部拆除,1338处楼顶广告实现清零;严控户外广告增量;严格落实门店招牌备案制,5000多家商户的店招设置享受“免审即备”上门服务。六是“三个一批”推进“清违行动”。“规范一批、处罚一批、拆除一批”存量违法建筑,“抓早抓小、快查快纠、动态清零”实现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2022年拆除违法建设近7万平方米。
三、定标贯标,守正创新,推进依法治理
首先是“定标”,定城市管理和执法的“菜单”。2022年,我市出台了《咸宁市城市管理条例》,填补了城市管理领域地方性法规的空白。同时,完善户外广告、停车、动土、围挡、行道树、“门前四包”等10个方面的操作标准和管理规范,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其次是“贯标”,坚持守正创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贯穿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同时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推进柔性执法和累进执法相结合,通过审慎包容“四张清单”办理案件633件;推进“大数据”和“大脚板”相结合,推广市运管服平台17个智能场景运用,办理线上执法、非接触式小微执法案件7984件,推动城市治理向制度化、智慧化、长效化转变。
四、增绿提质,城在园中,推进绿色治理
围绕“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定位,认真开展“增绿提质”三年行动,筑牢绿色本底。做实“+公园”文章——拆围建绿、拆临补绿、见缝插绿,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闲置地,多方式建设小、多、匀、精的“口袋公园”,主城区街头游园已增至77个,人均公园面积15.7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57%。做实“公园+”文章——挖掘“公园+文化”内涵,丹桂园、银桂路游憩带等街头游园展现中国桂花之乡文化特色;搭配“公园+项目”组合,银泉社区森林步道、香城小游园、市域绿道网等将公园与学习教育、体育运动、健康养生等结合起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五、协调联动,多元共治,推进源头治理
联动“规、建、管”,将城市管理从“末端执法”延伸到规划建设的源头,实现全周期管理。2022年,我委完成投资3.16亿元,综合改造银桂路、金桂路、银泉大道等7条道路,整治背街小巷114条,建成街头游园18个,成功打造“一河三线七节点”夜景照明工程,试点十六潭公园水环境治理等,以建促管“小微更新”,一点一滴刷新城市颜值。推进市区一体化,源头解决体制不畅问题。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组建4支综合执法支队,实行“双向挂职”制度,我委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挂职街道办副书记,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主任挂职执法支队副支队长,人员整合、标准统一、权责一致,全城“一支队伍管城管执法”,实现对主城区全覆盖、全时段、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推进“共同缔造”。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围绕群众关心的井盖、路灯、护栏、道路破损、公厕等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开展缺陷型修补,实现市政设施“即破即修”;推行“城管主导+志愿者协同+市民参与”管理模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咸宁指尖上的城管·随手拍”、垃圾分类、“门前四包”、“万人洁城”等工作,着力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新格局,城管形象实现了由部门端菜、自说自话到群众点单、群评共议的转变,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