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聚焦城市精细化治理 共创美好生活环境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2022年上半年,咸宁市城管执法委对标“三新三高”要求,疏堵结合、纠建并举、标本兼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提供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
推进统筹治理 “城市月考”持续创新
2020年9月开始,咸宁市启动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机制,每年动态调整《咸宁市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实施方案》,保持工作创新活力。一是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内容和县(市、区)域文明指数测评标准实地部分纳入评价体系,与城管工作更好融合;二是将住宅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纳入城市管理工作综合考评,延伸到社区单元“末梢”;三是强化激励与问责,对第一、二、三名和倒数第一、二、三名分别奖惩100万、60万、30万。四是在全市“拼搏赶超”会议通报“城市月考”排名情况,促进各地比学赶超、争先进位。自启动以来暗访通报问题19008个,整改率100%。6月17日,国家住建部专题印发《咸宁市创新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机制,系统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工作简报,全国推介咸宁“城市月考”做法经验。
推进综合治理 市容环境持续改善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中心工作,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开展户外广告和店招清理规范。制定《咸宁市户外店招管理规范》《中心城区门店招牌设置管理工作指引》,落实门店招牌“免审即备”备案制。目前,城区126根立柱全部拆除,2022年以来,共拆除户外广告375块,面积约为14242.29平方米,城市空间视觉污染大幅减少,整个城市面貌为之一新。二是推进空中“飞线”整治。全力推进主次干道“弱电入地”,探索“城发建设管道、运营商租赁”和运营商“共建共享”两种模式并行推进新模式。完成银泉大道“弱电入地”,完成桂乡大道8处800米跨路线缆弱电入地,已督办城发集团对具备施工条件的温泉路、咸宁大道、永安大道等7条路先行建设;统筹温泉桥加固、郭林路综合改造等项目同步改造实施“弱电入地”;加快推进全市背街小巷和小区飞线整治,目前,已完成幸福路、教院巷等35条背街小巷、老卫生小区等5个小区“飞线”整治。三是推进“清违行动”。按照“抓早抓小、快查快纠、动态清零”原则,健全网格化巡查查处机制,营造严管严查高压态势,规范一批、处罚一批、拆除一批,实现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制止拆除新增违法建设116户,面积0.75万平方米,实现了违法建设“零新增”;拆除存量违法建设(包括背街小巷)193户,面积1.75万平方米 ,实现了违法建设“存量递减”。四是“全城一个停车场”整治“停车难”。印发《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实施方案》《咸宁市停车服务管理办法》,增加供给、强化管理,全市公共停车泊位信息逐步接入“咸宁智慧停车”系统,解决“停有位”“停有序”“找车位”“乱停车”等问题。2022年以来,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6320个。劝离违停机动车17397台,规范停放非机动车23000余台,拖移违停车辆5640台,推送违停信息1279条,助拆摩托车雨棚2890顶,发布停车红黑榜6期。五是开展校园环境周边整治。持续抓好校园周边早值守、日巡查,联合公安、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持续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悬挂“校园周边城市管理公示牌”23处,开展日常专项整治37次,规范出店经营门店850余家,劝导流动摊贩510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垃圾43余吨。六是开展城市“十乱”整治。出台《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大提升”实施方案》,采取“重点路段定人查,重点区域巡回查,调配力量错时查”等模式,加大对市容乱象的整治力度,疏堵结合、纠建并举,重点整治乱摆乱设、乱牵乱挂、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堆乱放等“十乱”现象。共劝导各类违章经营行为5590余户次,下达整改通知199份,管理晾晒66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4960余处,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35次(包括车辆未密闭运输),立案查处渣土运输违规案件19起,扣押违规车辆21台次,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
推进精准治理 环卫品质持续升级
以提升环卫品质为目标,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推进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环卫精准治理探索出新模式、见成效。实施环卫品质提升行动,实行“一路一策”分类管理,推行“洒水、普扫、洗扫、捡拾、吸尘”五位一体清扫保洁作业模式,推行“洗扫+机扫+小养护精洗+喷雾抑尘”四位一体道路冲洗作业模式。实施“撤离垃圾板车”和“垃圾接渣撤点选点”行动,探索“看不到垃圾、闻不到异味”的收运新模式。实施环卫服务进社区行动,75名环卫管理人员进驻47个社区网格,做到每个小区的环境卫生有专人管。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社区、进单位、进公园、进学校、进商场“六进”活动35次,发放宣传册20万余册。截至2022年6月份,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2%、参与率72.7%。目前,咸安区已完成城区778个小区(2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除外)1380个垃圾分类亭的选址工作,并以永安办事处双龙社区、温泉办事处南昌路社区为试点,建设垃圾分类亭422座。做好环卫工人高温天气保障工作,启动高温天气环卫作业预案,调整环卫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给环卫工人送上西瓜和绿豆汤等降暑。
推进绿色治理 城市颜值日益美丽
牢固树立全城一盘棋的“大园林”意识。谋划一批城市公园广场建设和改造项目。紧紧围绕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定位,积极谋划一批城市公园建设和改造项目。开展城区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开展行道树更新与整治,整治行道树1000余棵。2022年以来,城区各处节点、街头花箱摆花30万盆,播种野花组合5万平米,在人民广种植2000平米12000株向日葵。组织湖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咸宁主题日活动,精心打造“咸宁园”,此次博览会咸宁城管委获得先进集体奖,咸宁园获得植物配置金奖、最美园中园荣耀银奖、优质工程银奖,展示咸宁作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美好形象。加强园林绿地和公园广场规范化管理。组织市民代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栽植紫薇、红梅、桃树、柳树、樱花等700余棵,营造共建氛围。开展公园广场管线、公厕、摊位“三个专项”整治,完成裸露管线整治308处长度总计7836米;制定《公园便民商铺(摊位)管理制度》,依法取缔公园及广场内违规摆摊,清理嫦娥广场游乐设施等,为市民提供整洁优美舒适公园环境。
推进源头治理 “以建促管”小微更新
从项目建设的源头抓起,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已开工建设一批小微改造项目,着力打造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完善井盖、护栏、雨水篦等涉及安全事项的市政设施“即破即修”机制,强化架空管线、路沿石、指示牌等问题多发部位整治,开展井盖跳响、破损路面、空间杆线等专项整治。2022年以来,整治跳响井盖132座,完成积水点改造3处,清淤雨水口8604个,疏通支管和道路清於6万余米,修复和新增护栏1000余平米,完成436处小坑槽和9处大面积刷黑面积约3万平米,完成温泉桥加固维修,对城区16座桥梁定期检测和加固维修。完成“一河三线”夜景灯光亮化工程打造,月亮湾夜景灯光秀于“五一”全面亮灯,吸引众多市民前往打卡。每周定期对城区主次干道路灯、楼宇照明及其他景观照明进行巡检,及时维修损坏、缺失的路灯。(赵丽红、刘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