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市城管委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021-07-12 11:38:10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2021年以来,咸宁市城管执法委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践行“为民管城”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紧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活动重点,创新工作举措,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融起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

城管工作点多面广,很多都与民生事业、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为畅通群众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的渠道,2021年上半年开展了数字城管运用提升行动,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民来信来访、各类问政及投诉平台的案件受理全部并入市城管指挥中心,整合各类平台融为一体,由指挥中心统一收集、研判、派遣、督办和回复,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同时开发 “咸宁指尖上的城管”, 普通市民也可以通过下载APP,“随手拍”上传反映各类城市管理问题,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实现了城市管理诉求“一键直达”“一网通办”。 上半年,数字城管平台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27273件,自处置案件4491件,立案21430件,派遣专业部门案件21430件,处置20736件,处置率96.76%。其中,市城管委应处置案件15937件,处置15851件,处置率99.46%。受理各类投诉平台案件800余件,回复率100%,市民满意率95%以上。

同时,创新开展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暗访考评主动查找城市管理问题。2021年已开展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月度综合评价6次,查找各类问题6135处,第一时间将问题督办给各考评对象及时整改,落实第一名奖100万元、最后一名罚100万元的奖惩措施,建立了各县(市、区)每月对所辖乡(镇、办)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的机制,所有考核结果都第一时间在咸宁日报公布。

沉下去,创新问题解决办法

一是“马路办公”。 制定下发了《关于市容市貌“路长责任网格制”实施方案》,按照“一人一片,一天一事,一鼓作气,一以贯之”的要求,将全域范围所有大街小巷划分成若干责任网格,设立4级路长下沉到包保联系的责任网格,建立管理、作业、执法、责任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和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二是“疏堵结合”。启动了“白加黑”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对“不按规定收集餐厨垃圾”“露天焚烧”“门前乱堆物料”等行为强化教育和处罚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积极实施疏导点建设工程,探索解决“马路市场”难题的治本之道。已在规定的路段和时段设置了18个临时疏导点,市区流动摊贩得到有效管控。近两个月,集中解决了电视问政曝光的同惠国际广场前“马路劳务市场”整治难的问题,根据市民需要全面改造了十六潭劳务市场,联合交警、人社部门,成功将滞留同惠的200余名农民工劝导至规范的新市场,较好地解决了困扰数年的占道难题,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建章立制,用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化解城市管理难题。围绕“马路占道”问题,教育为先,对首次违反者启动容错机制,采用诵读市容管理条例、当城管志愿者等创新做法;围绕“户外广告”问题,坚持“三严”管控、拆建并举;围绕“城市修补”问题,由市城管指挥中心统筹建立健全“城市家具”维护管理责任制;围绕“渣土扬尘”问题,发布渣土运输企业红黑榜,进入黑名单的企业两年内不得从事渣土运输;围绕“乱搭乱建”问题,开展违建清查行动,对未批先建、临建超期和侵占公共资源等违章建筑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求实效,将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一是包保网格换新颜。开展“听期盼·办实事”大走访活动,巩固深化了2017年以来的“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成果。回应群众期盼,对创文包保网格永安办事处西大街社区、东门社区内老旧小区启动改造升级,投入100万余元综合改造西大街社区水塔小游园,投入60余万元修复硬化刷黑社区破损路面、改造污水管网、更换破损路灯等,小微改造改善了人居环境,得到群众的点赞。

二是城市停车更方便。加快推进城区停车设施建设,增划停车泊位。上半年,施化机动车停车泊位417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8266个、停车泊位箭头标识1004个,引导车辆按方向有序停放,确保人行道畅通无阻。

三是口袋公园处处见。认真落实城市园林绿化“增绿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和改造升级鄂高街头游园、钱瑛廉政公园等社区公园6处;实施“裸土复绿”工程,完成了体育中心东侧空地等5个地段的裸土覆绿;推进城区绿化彩化提升工程,完成城区主干道枯枝清理,摆花36万株,为元旦、五一”“七一”等节日营造热烈浓厚的氛围。

四是整治街巷净环境。整治十六潭社区内13条背街小巷19个相关问题。深化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做好城区124条主次干道、633条背街小巷的垃圾清扫清运和淦河6公里河道保洁。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建成29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申报浮山街道办事处银泉社区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银泉社区辖区17个小区6300余户居民已全部实行垃圾分类。

五是 “即破即修”保安全。完善井盖、护栏、雨水篦等涉及安全事项的市政设施“即破即修”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置人行道破损及有关附属设施的案件1169起,开展人行道上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整治,落实城区桥梁24小时巡检,对楼宇照明情况督办86次,拆除12处大型违规立柱广告和135处各类违法户外广告牌,拆除46根废弃电线杆,大力推进弱电入地工程,清理空中“蜘蛛网”, 还市民一片视觉清朗的“天际线”。拆除违章建筑的同时注重小微改造,在被拆除大型户外广告处、违建亭棚处以及城区菜地上,因地制宜建起口袋公园、小游园、小微停车场,将公共空间还道于民、还绿于民。(赵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