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赤壁:农村“垃圾不落地”回收模式小记

2021-06-18 10:55:43 |  农村新报 | 

上门指导分类 以物易物回收 集中处理清零

——赤壁农村“垃圾不落地”回收模式小记

“收垃圾啦,收垃圾啦!”每天上午9点、下午5点,赤壁市中伙铺镇泉洪村的保洁员都骑着电动三轮清运车、播放喇叭,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

清运车上放有4个垃圾桶,保洁员上门回收可以现场指导农民垃圾分类,有的农民分类不到位的,可现场讲解,保洁员既是清运员,又是宣传员、督导员。“容易腐烂的餐厨垃圾农民基本上都沤肥了,保洁员一般上门收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大老远就听到喇叭声,我会提前把垃圾收拾好,等着保洁员过来。”泉洪村村民成南林说,以前,房前屋后垃圾到处都是,到了夏天苍蝇蚊子乱飞,现在变化很大,家里发了垃圾袋,自己在家里先分类,保洁员再上门收集,有时候分不清是哪类垃圾,还可以问保洁员。“垃圾分好类了,还可以兑换奖品。”目前,该村400多户村民已全部实行此模式。

中伙铺镇泉洪村是赤壁市11个乡镇率先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村,受益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现在村里的道路干干净净。赤壁市城管局局长张斌介绍,2019年,赤壁市政府出台《赤壁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从7月份开始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按照“我产生垃圾,我负责分类”的垃圾分类理念,对生活垃圾实施精确分类处理。创新“摇铃上门”的环节,在农村地区实行“全域去桶+摇铃上门定时收运”,以“垃圾不出门、沿路不见桶”为原则,设计摇铃、上门、分类、投放、收集的作业模式,引导农民直接将垃圾投向清运车,实现“垃圾不落地”。

全市的试点区域共设置沤肥减量点30个,生活垃圾减量率达到20.74%。同时,采取“以物易物”方式,村民可将废旧灯泡、电池、农药瓶等有害垃圾置换生活用品,目前共兑换有害垃圾10.78吨,有效解决了有害垃圾污染环境问题。

保洁员将垃圾回收后运往镇上的垃圾中转站,再送到市里的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为防止垃圾回收后不能有效处理,赤壁市逐步完善末端处理设施,建成处理能力500吨/天的华新水泥协同窑项目,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还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处理能力1000吨/天的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处理厂,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赤壁市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改变了以往“等你倒完我再扫”的局面,使垃圾从农户家里到垃圾车上实现无缝收集,大幅减少垃圾的“曝光率”,降低病毒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性,确保环境干净整洁。(黄艳平、白兴雷)

来源:农村新报(2021年6月18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