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创新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五个一”机制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020年9月,咸宁市启动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工作,至今已持续了8个月。严考核、严奖惩,给咸宁城市管理注入了一股“强心剂”。自月度综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咸宁各级党委政府将“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员干部作风持续改善,街道更干净,市容更有序,景观更优美,交通更畅通,城区的环境魅力指数持续上升,群众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也在持续提升。与全国其他城市的月度考评相比,咸宁市有自己的特色。
“一盘棋”谋划,“共同谛造”“大城管”
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亲自主导制定和修改月度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出席全市第一次月度考核评价工作联席会,提出了“为人民、为发展,高站位、高标准,全覆盖、全时段,严考核、严奖惩”的城市管理总要求,带头走上街头开展马路调研,亲自参与捡拾垃圾的志愿活动,积极倡导“走遍咸宁”和实施“路长制”,开创了该市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市长王远鹤强调,城市管理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投资环境,事关发展大局。市政府将原城市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城市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指挥调度作用。2020年至今,分管副市长吴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讲评会,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定期例会、任务分解、目标考核、监督检查、情况通报等推进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块条共抓、延伸乡镇、全域覆盖”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各县市区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建立了常态化联席工作例会制度;坚持一杆子到底、一揽子统筹,由市城管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相关部门,组织现场联合办公,将商定的各项措施跟进落实到具体点位,有力促使了行政管理资源、执法支撑要素向解决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聚焦,形成了城市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
“一平台”统筹,紧盯问题“数据链”
利用数字化平台统筹开展城市管理考评,各地数字城管指挥平台作用不断彰显,城市管理问题“数据链”加快形成。一是部门案件处置“数据链”更趋完善。2020年,仅市级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47392件,处置46324件,处置率97.75%,处置率同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2021年1月至4月,咸宁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共接报城市管理问题案件17958宗,已经处置17494,其中4月达到6164件,处置率97.41%,案件处置持续保持高水平。月度综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分析平台案件问题的及时发现率、按时处置率等数据,全市31家城市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绩效得到了客观展现。二是各地城管问题处置情况“数据链”逐步形成。为确保月度综合评价工作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对8大评价区域采用第三方暗访考评方式,第三方发现的问题如实准确反馈至各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平台督办整改,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化解的效率。各评价区域根据第三方1月至4月评价发现的问题,真抓实干,加大投入,积极整改,整改各类问题3309处,全市第三方考核综合评分逐步上升,4月综合平均得分91.35分,与3月相比问题数量减少了38处,城区环境不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把剑”压责,动真碰硬严奖惩
根据第三方暗访考评的客观结果,以及数字指挥平台每月案件处置率进行排名,每月在《咸宁日报》头版刊登,并严格执行奖惩措施,第一名奖100万元,最后一名罚100万元。2020年是每月讲评一次,2021年是每季度讲评,第一名在全市城管会议上交流经验,最后一名做检讨。这一雷霆做法让城市管理月度综合评价成为悬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各级政府夯实城管职责戴上了“紧箍咒”。每月动真碰硬、亮剑压责,罚出了各级干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罚出了知耻而后勇的干劲,罚出了更洁更美更优的城市环境。
“一张网”落实,齐抓共管夯基础
咸宁8大评价区域探索实施“路长责任网格制”城市治理模式,将全域范围所有大街小巷划分成若干责任网格,设立3-5级路长下沉到包保联系的责任网格,建立管理、作业、执法、责任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和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检查通报问题处置不及时的启动处罚问责程序。通过网格包保、奖优罚劣、追责问责等形式,形成了一张分工明确的城市管理责任网,切实解决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各地创新部门联动联管模式,建立了信息采集、整改督导、现场处置、核查反馈“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城市管理案件处置网,大幅度提升攻坚整治效率,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运行。各地克服疫情影响,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和保障公用设施维护和背街小巷改造,加大城市修补和改造力度,促进城市面貌提档升级,以建设促管理,夯实管理的基础和底蕴,形成了城市市政设施“即破即修”维护网,城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股劲”攻坚,建章立制抓长效
咸宁各地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强化执法力度,围绕治理城市“十乱”,勇于担责、敢于亮剑。1月至4月办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2389件,开出首批“不按规定收集餐厨垃圾”罚单、首张“露天焚烧”罚单,首次对公司门前乱堆物料进行罚款。规范出店经营3762户次,处罚长期违章占经营屡教不改商户61户;拖移违停车辆2170台,张贴违停告知书1397张,移交交警平台处置825张;雷厉风行拆掉了鄂高、银泉大道、青龙路、文笔路等大型违规立柱广告19处,立案查处渣土扬尘案件15起,发布渣土运输企业红黑榜2期,进入黑名单的企业两年内不得从事渣土运输。在强化执法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章立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用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化解城市管理难题。如,围绕“环境卫生”问题,建立健全道路清扫保洁监督考核机制;围绕“马路占道”问题,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常抓常管;围绕“户外广告”问题,坚持“三严”管控、拆建并举;围绕“城市修补”问题,建立健全“城市家具”维护管理责任制;围绕“乱打乱建”问题,开展违建清查行动,对未批先建、临建超期和侵占公共资源等违章建筑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同时,注重小微改造,在被拆除大型户外广告处、违建亭棚处以及城区菜地上,因地制宜建起口袋公园、小游园、小微停车场,将公共空间还道于民、还绿于民。(赵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