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咸宁正文

咸宁:加强城市管理 打造公园城市

2019-11-01 15:37:08 |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公园城市建设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生态文明观和公园城市的重要论述,咸宁市委立足城市实际情况,在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正式提出“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的战略决策。2018年6月15日、2019年7月24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先后两次专题调研城市管理工作,要求将公园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2018年12月,咸宁市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复审,但公园城市理念是比园林城市更为提升的一种表达,与“园林城市”相比,它更强调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是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咸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必须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板块,践行“公园+”模式,在“一城十区”各功能区的规划中融入公园体系专项规划,不断优化城乡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生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咸宁山水格局美丽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理念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街道整洁,更要景观优美、功能完备、管理有序。为此,大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二是以“城市双修”为抓手,完善市政设施“即破即修”机制,开展井盖跳响、破损路面、房屋立面、城市亮化等专项整治,完善城市设施功能。三是以“开窗见绿”为引领,按照“一路一色、一园一景”的要求做好城市绿化、彩化,推进小游园建设,提升公共绿地管养水平,持续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果。四是以打造“湖北最洁城市”为目标,创优环卫作业市场化,加快城区“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提升城市保洁品质。五是进一步规范市容管理执法行为,深入贯彻“721”工作法,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实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努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

咸宁市城管执法委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举措

以“开窗见绿”为引领,推进全域景观化。围绕“规划、建设、管养、出彩”的工作主线,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以绿色为本,以彩化提色,努力打造“城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好生态环境。一是加快城市公园建设,高质量完成市区主要公园十六潭公园、青龙山公园和市人民广场景观提升工程。二是加快社区公园建设,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去年到今年已建成金桂路小游园、钱瑛纪念馆小游园、岔路口烈士陵园小游园、西大街水塔小游园等12个社区公园,让公园走进社区、走进市民生活。三是加快推进节点彩化提升工程。围绕交通节点重点地段,启动了城区节点彩化提升工程,打造了“公园+”开放舒适的街区环境。四是推进绿化精细管养,确保景观效果。2018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委及时将园林工作思路从“重建设”调整为“精管理”,要求“管出效果、管出精品”。制定管理标准,创新了管理模式,在原管理区域推行“绿化管护网格管理”,在新接管区域推行市场化专业管养。同时强化监督考核,将绿化管养纳入数字城管考核系统,落实月考核通报机制,加强行业监督,提升城市景观功能。

以“城市双修”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2019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委进一步完善了市政设施“即破即修”机制,积极开展井盖跳响、破损路面、房屋立面等专项整治,及时修补“城市家具”,完善城市设施功能。2019年1月至9月,完成跳响井盖整治317个,更换破损、缺失井盖154个、雨水篦468个;修复破损人行道板8739平方米、树篦833个、护栏924米、路缘石1868米;拆除废弃杆线、牌匾67处,保障了城市设施功能。二是进一步推进“以建促管”机制。以小微建设为重点,打造“便民工程”,建成了咸宁高中小微停车场,正在推进车站路等10个小微停车场建设。以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精品工程,完成书台街、崇文街交通品质提升工程,完成金桂西桥、大洲湖大桥美化亮化工程;推进咸宁大道立面综合整治,空间视觉环境逐步净化美化。以城区防汛为重点,打造“良心工程”,完成积水点改造87处,雨水口改造463个,清淤雨水井7404座、检查井6102座、支管16147米,夯实防汛基础,增强城市防洪排渍的承载力。

以“干净整洁”为目标,提升保洁品质。认真组织开展“一把扫帚扫到底、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大力开展城区环境“大清洁”、存量垃圾“大清理”、薄弱地带“大整治”,做到道路清扫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城区“大清洁”全覆盖、地面垃圾“全清零”、收运垃圾全处理。9月6日,住建部召开“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咸宁市作为全国6家、湖北唯一一家典型在会上介绍经验,副市长吴刚专题汇报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得到了住建部的高度肯定。以“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导向,完善环卫保洁体系,加快城区“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努力补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打造湖北最洁城市。保洁体系方面,市城管执法委在全省率先推行环卫清扫保洁全域市场化,实现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一把扫帚扫全城”。“厕所革命”方面,全市已建成城市公厕104座,其中新建45座,改建59座,同时引导市区社会厕所免费开放87座,完成统一公厕标志标识、加强公厕管理考核工作。垃圾分类方面,市政府已召开了全市垃圾分类推进会,市城管执法委已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咸宁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宣传方案》和《垃圾分类导则》等相关文件,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提供了具体路径和专业指导。已部署推进垃圾分类浮山办事处示范片区项目,年前市场化公司将完成进驻15个小区展开垃圾分类工作,服务户数不低于1.4万户,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15%。正在建设肖桥(华信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东外环垃圾中转站,对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增配湿垃圾专用转运设备及泊位。已建设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合理布局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

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的几点建议

坚持规划引领。对照公园城市理念,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构建规划策略,重新修编《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科学规划主体功能区、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统筹做好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各类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做优专项规划,建立公园、绿道绿地、历史文化景观等专项规划体系。要立足咸宁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先期规划主城区“十大公园建设工程”和市域“十大重点工程”。充分利用“泉湖相映、城林共生”的空间格局,规划“山青、水秀、泉润、桂香、竹翠”为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一批文化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做好以古民居、古亭、古桥、古牌楼等古建筑为重点的重建修复规划设计,以吴楚风韵彰显咸宁特色。

擦亮香城名片。要按照“香城建、香产业、香文化、香品牌”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科学定位,规划香园、香道、香山、香泉等香化绿地,规划香花、香草、香果专类公园绿地旅游休闲体验基地。同时,采取设计“添香”、“建设增香”、“全民植香”、“科研选香”等措施,带动全社会各级、各部门的力量,齐心协力推动香城建设,为城市香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加快咸宁彩化。加快推进五彩咸宁建设,推动城市园林景观从传统绿化向花化、香化、彩化、亮化升级,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建成“一区、两带、四线、六园、十二片、多节点”彩化空间网络。规划将王山寨森林公园纳入浪漫樱花景观片;规划对城区内小山体进行绿化彩化改造,打造更多街头小游园。

突出公园建设。要围绕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有计划地选择精品项目重点打造。要根据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选择有特色的地段、易出彩的项目,重点打造精品工程,彰显城市个性,塑造风貌与特色;建立街头小游园、社区公园、城市综合性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风景区等五个层次的公园绿地,实现市民步行300米就能见到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街头小游园,步行500米有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的街头小游园,3000米就见到一个城市综合性公园,10公里就见到一个森林公园(郊野公园)。

做优“小微改造”。一座城市的温情更多体现在是否能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产品。要以打造长江流域公园城市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双修”,注重“微改造”“小动作”,采用“绣花”“织补”方式,以渐进式节奏,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性,提升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注重“小微”破损修补,积极开展井盖跳响、破损路面、房屋立面等专项整治,及时修补“城市家具”,完善城市设施功能。积极着手解决建筑退让线管理薄弱问题,强化人行道5.5米以外的部分的产权单位管理责任,将无产权单位的部分路面纳入市政维修范围。积极开展交通品质提升工程,设置道路中间硬隔离,建设小微停车场,打通市区“堵点”,畅通微循环,促进市区“行车畅”。积极创建“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加强特色街道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第五立面、建筑物高度、空中管线、停车泊位各方面的设计规划,根据财政承受能力,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每年推进1—2条街道的综合改造,逐步提升城市品位。

打造“洁净工程”。要以“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导向,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硬措施努力补齐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打造湖北最洁城市。持续巩固环卫市场化成果,做到环卫保洁“两个全覆盖”。强力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高质量完成肖桥(华信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东外环停车场中转站项目、城区4座中转站的改建项目、市丰泉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和咸宁(崇阳)静脉产业园项目。加大对《咸宁市城区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的宣传力度,完善餐厨垃圾收集和清运体系,加快建成1座日处理规模100吨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厂。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尽快落地。普遍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面完成垃圾分类项目的采购,尽快建成浮山办事处全域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要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注重垃圾源头减量,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赵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