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大水环境治理工程全面推进
党建引领促生产履约 打造水务旗舰品牌
武汉最大水环境治理工程全面推进
什么是美丽家园?对于家住汉口新益村的周先生来说,美丽家园就是家门口河宽水清,河水里鱼虾成群。他的期待,快要成真。
原来,中建三局承建的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正在他家门口全速推进。作为武汉最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围绕晴天全截污、雨天控溢流、汛期排洪涝、运维智能化四大目标,实施8大类21个子项工程。
未来,这两条河流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使其成为生态廊道、绿色廊道和文化廊道,惠及汉口300余万人。
打造水务旗舰品牌 项目全面进入冲刺
6月下旬,黄孝河铁路桥地下净水厂工程主体结构完工。该项目是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的节点性工程,位于黄孝河明渠起点、武汉大道以西,占地约2.9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4个足球场,净水厂总规模10万方/天,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地下净水厂。
铁路桥地下净水厂主要用于控制黄孝河暗涵溢流污水量。出水标准为准四类,出水就近作为拓宽后的黄孝河明渠生态补水水源。
此外,项目的另一控制性工程常青公园调蓄池主体结构施工也已完成,正在进行收尾,并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其他各子项呈现出一派“大干快上”态势,项目整体建设已接近尾声。
“我们采用国际领先的智慧水务系统和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可直接作为景观娱乐用水回用。”项目副指挥长张诗雄自豪地说。项目还通过智能设计,打造亚洲最大的CSO调蓄及强化处理设施群,依托智慧水务平台精准调度,将黄孝河机场河明渠年溢流频次由现有100余次降至10次以内,全面提升汉口地区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和防洪排涝能力。
张诗雄介绍,黄孝河机场河二期项目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项目的实施将为打造中建三局水务旗舰品牌贡献绿投力量。全面竣工后,将再现“百年黄孝河,十里再流芳”的盛景,以地上是美丽城市公园、地下是高科技净水厂的复合面貌呈现给武汉市民,建成后每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亿吨,惠及300万人口,成为大汉口闹市区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为武汉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建证”品牌促履约
在建设过程中,中建三局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建证”品牌创建为抓手,促进生产履约。
据介绍,二期项目建设之初,因地处中心城区,又是典型线性加离散性点状工程,涉及燃气迁改、高压电保护、穿越地铁、征地拆迁等亟需协调的问题多达上百个,做通周边居民的思想工作成了当务之急。
为此,项目与江岸区塔子湖街道石桥社区、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丽水社区签订共建共驻协议,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开展“中国水周”“清洁长江一小时、共创绿色大武汉”等公益活动,并组建黄孝河护卫队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在周边社群形成良好口碑,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疫情期间,项目团队身先士卒奔赴火神山、雷神山参与“两山医院”建设:项目经理朱飞龙大年初三主动请战,肩负起建设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站的重任,累计13天,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带领团队,完成了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任务,荣获“武汉市抗疫先进个人”;项目党支部书记吴华波每天接打几百通电话、协调几十件工作,医院交付后,自愿为火神山医院站好最后一班岗,守护火神山长达60天;项目总工程师刘军全程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担任火神山医院污水处理站项目技术负责人,被湖北省土木建筑协会表彰为“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先进科技工作者”。
前不久,项目党支部又获得中建集团“两优一先”荣誉。在吴华波看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党员干部为提升抓手,不断夯实项目管理体系;以深化支部建设为带动,持续加强示范型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建设和为全速冲刺竣工保驾护航的党建工作。(张飞、沈佳昕)
来源:楚天都市报(2021年7月20日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