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提升南部生态新城品位
党建引领“两创一管”
提升武汉南部生态新城品位
红色求索·追梦百年
江夏区七红七百系列活动
江夏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两创一管”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坚持“净、平、明、绿、美、齐、优”标准,开展七大提升行动,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强化精治、法治、共治、善治,下足绣花功夫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努力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更有品位,实现江夏城市环境、市容秩序、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着眼于创新
“党建+路长制”破解治理难题
江夏区创新“党建+路长制”,以党组织为主体、以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街道(园区)数字巡查员担任路长,实行包路责任制,负责每日对所包道路从墙根到墙根沿线立体综合精细巡查,发现问题通过“城管通”终端即时上传智慧城管平台,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复核。
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治标与固本兼顾,基本建立全周期、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城市管理运行指挥调度体系,基本实现“一网统管”,以“街、格、路”为框架,以问题发现、指挥调度、快速处置、智能监管、考核奖惩、通报问责、公众参与等工作机制为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立足于常态
统一指挥构建全链管理模式
实施“一路一策”管理,路长负责道路责任范围内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协调、核查工作。在路长制的基础上,还实行“十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以担任路长的城管执法队员为主,将清扫保洁员、志愿者、三包督导员、学生辅导员、人大(政协)员、企业巡查员(共享单车等)、交通警察、社区网格员、媒体监督员等纳入管理体系中,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合力。
将城市管理工作从突击到常态化,围绕“部件、事件、案件”,构建“问题发现、指挥管理、快速应对、运行监管、考核通报”等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从而推动城管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向信息自动化、监管精细化、职能协同化、服务多样化、决策智能化的轨道。
致力于精细
扎实做好示范道路建管
江夏区实行“一路一策”精细化治理,每年建设2到3条示范路,今年高标准做好纸坊大街、复江道、兴新街等3条示范路,107国道、武昌大道等2条城乡接合部道路,京港澳金口收费站、四环线龚家铺收费站、沪渝高速江夏收费站等9个城市出入口和“美丽街区”建设,践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区推行将城市治理路长制工作纳入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体系,科学制定考核细则,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协同高效监管模式,整合城市运行管理力量,贯通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构建智能监管应用场景,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实现从单一事项处置小闭环到行业联动监管大闭环,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落脚于实效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持续发力攻顽症,坚持标本兼治、靶向发力,开展市容市貌精细化整治、环境卫生精细化整治、市政设施运行精细化整治、园林绿化精细化整治、公共空间秩序精细化整治、交通秩序精细化整治、集贸便民市场管理精细化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精细化整治行动,用“铁脚板”丈量江夏,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城市因管理更美丽,让生活因管理更美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大力整治乱搭乱盖、乱牵乱挂、乱贴乱画、临街晾晒等,净化城市空间,清除视觉污染,将拆除的乱搭乱建空地改为口袋公园、城市绿地等绿化精品工程。严格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指引,强化设计感、协调性,提高广告招牌品质,整治违规广告招牌,展示“最美天际线”,按照一流标准规划设计,实现灯明景靓。
来源:长江日报(2021年6月30日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