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城管委以“20000”标准优化获得用水用气服务
十堰市城管执法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会议精神,紧扣获得用水用气提升工作,不断改革创新破局,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当好“店小二”,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优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费用,促进全市获得用水用气营商环境均衡化发展,以“20000服务”(即2环节、0材料、 0费用、0跑腿、0审批),助力企业发展。
流程再造,减环节。一是对标“321、310”减环节。市城管执法委督促供水供气公司重塑报装流程,将原有程序进行消减合并,用水报装流程由原来的5个环节压缩为2个环节(用水申请、挂表开栓),用气报装流程由原来的6个环节压缩至2个环节(受理报装、验收通气)。二是服务前置减环节。对照外地先进经验,市城管委积极推行关口前移、服务前置工作,将常规的申请在前、施工在后优化为施工在前、申请在后流程。在用户咨询用水用气事宜或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工改平台点选获得用水用气需求后,供水供气公司即主动与用水用气单位对接,提前完成现场踏勘、设计施工图、组织图审、编制预算、施工建设等工作,将管网铺设至企业红线外用水用气接口处,预留接口,修筑阀井、建立账户。待用户正式申请用水用气时,即可开通。由此,在具备通水通气的条件下,仅通过1环节就可获得用水用气。
自我加压,减时限。一是工程细分减时限。督促供水供气公司对不同工程量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大中小微、有无外线工程管理制度,公开承诺限时办结时间,有效地促进了效率提升。二是通过网络平台倒逼减时限。通过企业网上平台和政务服务网联通,明确各项业务办理时限和责任人,并设置预警提醒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三是提前介入减时限。获得用水用气服务从工程建设阶段提前到建筑工程许可办理阶段,通过提前踏勘设计施工,供水供气公司可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开通。
惠企让利,减成本。一是开展清理规范城区供水供气行业收费活动,对照省、市有关规定,停止收取供水相关费用11项、供气费用19项。实现用户报装申请“零收费”。二是落实建筑区划红线外水气接入工程“零费用”政策。截至2022年5月红线外零收费获益企业数量25家、减免企业资金约550.85万。自2021年3月起停收水表装置费用,免费出具水表203块,获益企业148家,共减免水表装置费用66.8万元。主动为碧桂园、火车站北广场等项目投资红线外供水工程,承担红线外工程费用约700万元。三是执行供水供气“欠费不停供”政策。2022年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清单涉供水供气的工作方案》,累计惠企1491家,缓缴费用304.41万元,未收取欠费滞纳金。
容缺办理,减材料。一是推行一证受理、容缺办理。市城管委于 2021年1月27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水气容缺办理、一证受理工作的通知》将先报装后补资料、无资料诚信报装进行固化,免去资料提交。二是借助工改平台信息共享。市城管委积极对接市工改办开通信息共享渠道,帮助供水、供气企业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信息推送,提前获取非居民用户需求信息,建立信息库,免去用户重复提交材料。现已做到0材料报装。
优化服务,减跑动。一是升级报装系统。为落实供水供气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线上办理的要求,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实现“指尖办”“掌上办”的目标,十堰市城管执法委积极动员各供水供气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研发或升级企业OA系统、微信公众号平台,并联通政务服务网。目前,供水、供气企业已全部与“政务服务网”对接,用户可通过湖北政务网、企业微信公众号实现业务咨询、投诉、受理报装、信息查询、提醒、信息变更等业务在线办理。二是推行上门服务、专员服务。无论用户通过线上线下何种方式报装,供水供气企业都会第一时间联系,第一时间上门服务,通过报装服务专员,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用能服务。
告知承诺,减审批。十堰市城管执法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审批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堰市水电气接入外线工程并联审批工作实施方案》,在政府服务平台增设水电气接入外线工程并联审批窗口,明确窗口设置、人员设置及申请表单、工作流程等。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对200米以下的水电气接入工程所涉占破道、树木迁移等事项取消审批许可,规定了5个工作日内必须办结的办理时限。获得用水用气审批事项更加简洁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