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十堰正文

十堰:四措并举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2021-03-17 11:10:54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2021年,十堰市四措并举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新定位引领城市更新。围绕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工作目标,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城市架构、完善城市形态、增强城市功能,形成有目标、有路径、有举措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施工图”。忠诚当好“守井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抓实抓好114座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和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深入探索神定河、泗河水质精准治理的新路子,进一步巩固我市城乡污水处理、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在全国、全省的领先地位;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积极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扎实推进涵盖1280个共计25.13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15分钟生活圈,彻底解决老旧小区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背街小巷卫生环境、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设施不配套不规范等问题,实现路畅、水畅、心情畅;持续实施八大工程,夯实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基底。大力实施市政道路畅通工程、百二河生态修复主轴工程、黑臭水体巩固治理工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管廊样板工程、绿廊绿道建设工程、公共设施配套工程、市容市貌提升工程,切实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再现十堰城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以及“鹭鸟云集,鱼翔浅底”的自然景象,推动城市脱胎换骨、形神蝶变。

以基础设施的大突破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围绕“一核带动、两翼驱动、多点联动”区域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支点作用,在初步谋划“十四五”七大类405亿元的项目基础上,加速推动项目落实落地,全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做优做美汉江生态经济带、竹房城镇带。其中,中心城区一手抓东拓北扩扇形发展,大力推进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实现城区内、中、外环闭合,拓展城市空间,全面突破茅箭区、张湾区主城区发展的空间制约;一手抓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深入推进以百二河为主轴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颜值,打造宜居美丽公园城市,切实让中心城区畅起来、洁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强起来。汉江生态经济带、竹房城镇带以“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为引领,发挥财政1000万奖补资金作用,进一步优化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推进区域重大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十堰中心城区为核心,汉江生态经济带、竹房城镇带为引领,多个城镇节点为支撑,城乡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以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多解民生难事。聚焦影响城市正常发展运转的“城市病”,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住建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住建领域各项工作倾听人民呼声,顺应人民期盼,依靠人民建设,成果为人民共享。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深耕社区微治理,优化物业管理服务,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守牢风险底线,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工作更具情怀、让发展更有温度。

以营商环境的再提升做强建筑产业。坚持把住建“店小二”务实重行、务实重效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真实扎实务实、久久为功持续改善营商“硬、软”两个环境,做强建筑产业发展。常态化抓实抓好市政重点项目建设,常态化推进推进绿色建筑、智能化建筑、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着力完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建筑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落户十堰创造良好的硬环境;持续开展消防遗留问题“破冰”行动,常态化推动住房、消防历史遗留问题破冰消融消化,常态化抓实抓好助企纾困,助推相关市场主体浴火重生、疫后重振。用好用活财政每年200万奖励扶持资金,奖励税收贡献大、资质升级成功的建筑企业;借助行业联合会平台,引导建筑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全面实施建筑业产值倍增计划,力争从2021年起,建筑产值年增长12%以上,确保2025年建筑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王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