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防治藤壶蚧 守护满城绿
“藤壶蚧”是一种危害树木健康的害虫,靠刺吸植物枝、杆汁液获取营养,排泄糖粪,产生枯枝,诱发霉污病,阻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严重者枯死。在我市主要危害香樟、广玉兰、紫玉兰、山玉兰、石楠等乔、灌木。
根据白云园林植物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3年藤壶蚧专项防治报告和荆州市园林绿化中心关于2023年中心城区植物藤壶蚧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近日,市城市绿化管理处召开藤壶蚧病害防治专题工作布置会。会议对藤壶蚧病害防治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进行了部署。
一是道路植物防治:各养护公司对辖区范围内的主要危害树种进行实地摸底调查,防治顺序按危害程度重、中、轻进行合理安排。四月份内分三个阶段,对中心城区管辖范围内江津路、荆沙大道、荆北路等20余条主次干道的香樟、广玉兰、白玉兰、重阳木等行道树持续进行藤壶蚧车辆喷药防治,计划于4月底全面完成防治工作。
二是公园、游园植物防治:对明月公园、西干渠带状公园、会津园等公园、游园、道边绿地的香樟、广玉兰、宜昌兰等树种本月内做好喷药防治工作。
三是安全文明施工:由于市区白天人流量大、车辆较多,为避免药物喷洒对市民造成不必要的困扰,统一实施夜间打药。在保障病虫害防治力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市民出行的影响。
会后,各生产部门第一时间迅速分解防治内容、制定防治计划,于当日立即组织车辆、技术人员实施2023年度中心城区藤壶蚧防治工作。
据了解, 2014年以来,白云园林植物研究院主导开展藤壶蚧专项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果。对主次干道、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的香樟、广玉兰、紫玉兰等树木进行药剂喷雾防治、树体挂袋输液、灌根、修剪虫枝等技术措施降低翌年虫源基数。经过多年持续监控与技术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城区藤壶蚧的种群密度,持续守护着城市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