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荆州正文

荆州:扎实推进“厕所革命” 共同缔造文明城市

2023-01-03 17:18:15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小公厕关系社会民生,微空间展示城市文明。近年来,荆州市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一批批样式别致、功能便利的公共厕所陆续投入使用,因实用、舒适、高“颜值”等特点赢得市民频频点赞。

沙市区:把公共厕所打造成城市靓丽名片

沙市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贸城市,方便市民、游人逛街如厕成为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沙市区结合“厕所革命”“双创”等工作,全面推动“飘香公厕”建设。沙市区城管执法局多次下沉到社区开“板凳会”、听民意,结合各街道实际情况,广泛采纳意见,推出创新举措,让群众轻松入厕。摸索出一条“精细化+智慧化”特色管理路径,真正把公共厕所打造成城市亮丽名片。

从北京路、长港路、园林路等繁华的主次干道,到谢家巷通道、肖家坊通道口等背街小巷,从洪垸、白云桥等社区,到塔桥、瑶草等老旧小区,沙市城区108个公厕(包括移动、车载公厕)均衡分布,持续满足市民就近“方便”需求。

等待间、液晶电视、茶水供应、环卫工人休息室……2019年底,沙市区建成首座一类公厕。随后,该局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对各类公厕进行改造,各式造型的公共卫生间脱颖而出,从园林路的楚韵古典风,到江津路的自然森系风,再到北京路的现代简约风……一座座老公厕换新颜,成为一处处深具文化底蕴的景点。2021年,沙市区城管执法局在中心城区建成长途客运站、江津花园、蛇入山等首批“飘香公厕”,推动荆州公共厕所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除正在维修改造的公厕外,沙市区主次干道、社区现有投入使用的公共厕所105座。

荆州区:紧扣发展需求建设精致城市

随着护城河南路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逐渐成为市民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周边居民都会到此休闲散步。但护城河南路一带一直未落实公厕配套建设,市民“方便”成为一大难题。今年以来,荆州区城管执法局紧扣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将护城河南路、复兴大道河套社区、西门内环停车场、新风二路新风小区广场和发展大道纳入公厕建设计划。项目秉持“精致城市”的建设理念,坚持突出特色与周边环境相融洽,从市民使用需求出发,除洗手台、男女卫生间等基本配置之外,还增设了无障碍通道与扶手以及第三卫生间;同时后期还将配备专职保洁员,确保公厕干净整洁无异味。

松滋市:打造优美、洁净、舒适的如厕环境

2022年,松滋市城管执法局在城区范围内共新建和升级改造公厕和垃圾中转站17座,其中新建9座、升级改造8座,均已竣工投入使用。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充分考虑公厕的建筑外观设计与周边环境、景观、文化的协调性,拓展公厕的功能多样化和时代感,采取一厕一景、景城一体的外观设计,配套便民驿站、休息室等功能区,安装了直饮机、空调等便民设施。

截止目前,松滋中心城区达到国家二类标准的公厕新增至31座,进一步夯实了”创国卫”工作基础。沿江大道谢家渡公交车站旁公厕及中转站、跃进路便民驿站及公厕作为典型代表,特色鲜明,充分彰显城市品位。

为提升“软件”水平,松滋市还加强了城区所有公厕及中转站管理,组织专班摸清底数、编号建档,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保洁、消杀等工作,建立科学管理运行制度及考核制度,确保公厕干净、无异味,为市民打造文明、优美、洁净、舒适的如厕环境。

石首市:以建促改,共同缔造美好环境

近段时间以来,石首市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将“扎心公厕”变成了“民心公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在石首市中心城区北门口社区锦州街五巷有一座“老旧”公厕。今年8月中旬,石首市城管局环卫服务中心接管该公厕后,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公厕彻底告别了昔日的“脏乱差”,颜值和功能都有了显著提升,美中不足的是该公厕前有一小间私搭乱建的铁皮板房,该违建板房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附近群众如厕出行困难,且存在较大的消防隐患,周边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经了解,该铁皮板房原属5年前附近热心群众花爹爹义务打扫该处公厕放置保洁工具而私自搭建的。石首市环卫服务中心专班人员积极与北门口社区协调沟通,征求公厕周边群众的意见,制定可行的拆除方案。通过反复上门宣讲政策到说服当事人自发主动拆除违建,只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石首市城管局环卫服务中心将积极对接中心城区五大社区,对接管的19座公厕,通过推选周边群众共同参与公厕的后期管理,通过宣传引导,彻底改变“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员、群众的积极作用,对公厕进行有效监督,引导群众爱护公厕、文明如厕,营造社会良好氛围。

越是细微处,越能彰显城市魅力。公共厕所关系着人民生活品质,折射文明风尚,关系城市形象,展示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服务,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荆州市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工作的大事来办,把群众的呼声当成第一信号,以解决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公厕建设,完善公厕功能配置,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