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沙市区“垃圾上门收集”将实现主次干道全覆盖
以前,人要跟着垃圾桶“跑”;现在,足不出门就可实现垃圾投放。
垃圾收运车定时上门收垃圾,取消主次干道所有敞口垃圾桶是2020年荆州市沙市区城管执法局助推环卫作业提质增效,助力“创文”工作迈出的坚实步伐。
为切实推进“垃圾上门收集”工作,4月以来,沙市区城管局认真组织新一线、拓新、金飞扬等三家市场化发包作业公司学习“垃圾不落地”工程,总结近几年探索“垃圾上门收集”经验,制定可行工作方案,为需上门收集垃圾的业主建立台帐,粘贴标牌,安排执法专班对“乱扔乱倒”行为加强巡查监管。在北京路、文化宫路、园林路、江津路、塔桥路等道路正式施行“垃圾上门收集”,推行效果明显。目前,这项工作正向全区内所有主次干道推进。
垃圾上门收 定人定岗定时段
7月4日8时许,在北京西路老三中附近,一辆小型垃圾收运车一边播放着音乐,一边缓缓地停靠在路边,环卫工下车走到商铺前,商户自觉把已装好的垃圾递给他。“一般音乐一响,大家就知道我来了。”湖北新一线环卫工贺青山笑着说,商家都很配合,只是有的暂时不在,只能过后再来取。
9时38分,在文化宫路,武汉拓新环卫工饶承勇正在上门收集垃圾,这已是他当日上午跑的第二趟。饶承勇这是还没吃上早饭,但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不以为意:“等卸车时才有空,一会儿在垃圾中转站吃。”半小时后,他载着上午收集到的最后一车垃圾赶到了晴川垃圾转运站,伴着周边各种垃圾散发的异味,用两三分钟将一碗面条扒进了肚子。
10时36分,大雨倾泻而下,在北京东路,湖北金飞扬环卫工邹仁健还在冒雨上门收垃圾。邹仁健负责的这段路人流量大、商铺多,营业时间也有早有晚,所以他除按常规时间收集垃圾外,还会主动服务商户,电话一来,他就会立马行动。
垃圾上门收集是“垃圾不落地”工程的重要环节,是文明卫生城市的重要标志,正是有了这样一批能吃苦耐劳、服务周到的环卫工人,此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前期,为有效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沙市区城管执法局向主次干道沿街商户发放宣传单1500份,根据对商户垃圾投放量、垃圾投放时间的调查,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将收集时间、收集方式等信息逐户上门宣传告知,使商户知晓率达到了100%。其中,上门收集时间为7时至10时、13时至16时。
不过,针对不同路段的特殊情况,沙市区城管局也会差异安排。如,北京路人流大,商铺多,夜间经营时间长,环卫工除从2时开始沿路清理果皮箱及商户放在门口的垃圾容器外,还要适当增加收运频次,确保垃圾不落地。邹仁健就是勇挑这一重担的环卫工,一天下来能收运大约6吨垃圾。
向纵深推进 主次干道全覆盖
“门口没有了垃圾桶,就不会滋生苍蝇蚊虫,尤其是夏天,再不会有异味飘进店里,确实很不错。”北京西路一食品店工作人员把垃圾递给环卫工后,满意地表示。“再不用提着垃圾跑几十米,既方便,又净化环境。”江津路某熟食店工作人员发出同样的感慨。
据了解,为实现垃圾无污染、密闭化、不落地收运,沙市区全力探索“定时上门收集垃圾”新模式。目前,沙市区主次干道已逐步撤消大型垃圾桶,并分批次购置和安装了826只新型分类型垃圾果壳箱,以方便路人投放垃圾。随着新模式的推进,临街商户垃圾将全部实施定时上门收集,居民生活垃圾也可在收集时间向收集车倾倒或向背街小巷垃圾桶投放。
7月,沙市区还将再购进1350个容积为240升的果壳箱,一方面用于补给撤消垃圾桶的主次干道所需、破损果壳箱更换,一方面用于新修道路的环卫设施设置。
以前沿街的垃圾桶尽管有保洁人员清洁,但是仍会存在垃圾满溢、污水横流等情况,造成二次污染。通过垃圾上门收集举措,可从源头把控,避免出现暴露垃圾的二次污染。目前,这一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沙市区城管局呼吁广大市民和商户能自觉加入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来,多方联动,共同维护,真正做到“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