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市州动态黄冈正文

黄冈:汀州杨柳一湖诗

2023-07-13 15:26:04 |  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 

碧湖如镜,是大地的眼睛,鱼游鸟唱,是自然的精灵。遗爱湖边云雨蒸腾永不枯竭,奔跑围坐,我们在这里诗意栖居。

位于黄冈市城区中心的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水质保护、水岸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及湿地文化保护为重点,集生态保护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文化展示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四时风光自在艳丽,牵引人心。

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坚持做好一件事,成为“湿地守护者”。多年学习了解湿地知识,寒来暑往实践保护山水,播撒种子传递分享黄冈湿地之美。

成立公园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职责分工,由各班子成员牵头,组成五个网格,实行全员网格化,全体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外领取对应管理任务;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工作,管理处主任周金中主持召开主任会议,利用会前学法,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围绕“湿地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湿地保护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湿地保护法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制定将湿地保护法学习列入单位学法计划、精心组织好湿地保护法宣传活动、从严从紧抓好现有湿地资源保护、稳步推进遗爱湖水环境治理工程等4项具体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湿地生态保护,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围绕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湿地宣教、执法监管等工作,制定全面详细、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保护管理工作,严禁开展与湿地保护和修复无关的建设活动,确保湿地保护范围不变化,湿地面积不占用,湿地保护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围绕治水问题开展了遗爱湖水系连通工程、黑臭水体整治及周边环境升级改造工作、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遗爱湖水系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进一步提升遗爱湖水质。

近年来,遗爱湖公园湿地成了众多雁鸭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和红嘴鸥等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能量补充地。据统计,遗爱湖内分布各类植物39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物种有3种,分别为银杏、水杉和野大豆;有各类浮游动物85种,底栖动物86种,鱼类32种,爬行动物15种,兽类11种,鸟类72种,特别是在近期霜叶松风湿地保育区发现的大鲵和胭脂鱼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率达67.26%。

落实落细公园湿地日常管养工作,管理处采取“每天一巡查、每周一考核、半月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方式,联合各管养单位对辖区内的安保、保洁、绿化养护、湖面等工作进行巡查、指导、处罚、上报,月末对管养情况进行打分、排位、通报、公示,对相关人员约谈诫勉,末位人员或单位进行表态发言,全面科学规范园区养护工作,提高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对全园保洁服务。252名保洁人员全天候动态巡回保洁,保证园容园貌干净整洁。此外,每天出动湖面保洁人员30余人、船只15条进行湖区垃圾、漂浮物的巡回清理。同时开展了科学适度的人工调节水体工作,年初至今累计投放生物菌60吨进行水体养护和修复,进一步优化湿地环境。

借助公园户外显示屏、语音系统、微信公众号、社会新闻媒体等平台广泛深入地宣传湿地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保护措施等;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开展户外宣传、湿地保护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问卷调查等方式提高市民游客湿地保护的意识。

2023年,联合周边学校举办5场研学活动,通过遗爱湖“自然课堂”向市区及周边的学生群体进行公益性的自然科普及环境保护教育,引导青少年关注环境,爱护遗爱湖;广泛发动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及周边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到爱湖护湖的行动中,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12次环保志愿服务行动,参与人数近600人,有力地促进了遗爱湖公园湿地保护工作。

下一步,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守住城市诗意。(何楠楠)